摘 要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構建完善的ERP管理模型,對銀行信貸活動實施全面的控制,從數據采集、資金管理、信用管理、內部控制等幾個方面實現風險管理活動的創新。
關鍵詞 ERP 管理模型 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
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信息化過程中,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日益多樣化、復雜化,信貸風險問題開始凸顯。銀行業必須要不斷改進內部管理模式,規避風險。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管理平臺。[1]利用ERP信息技術對銀行信貸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加強銀行貸款核算力度,完善銀行內部監督體系,防范和控制結算風險、核算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和監督風險,建立完善的資源數據管理,從而為銀行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傳統環境下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信息的傳輸效率低
當前,很多銀行都將信息技術引入到風險管理活動中,但是在風險信息的傳輸渠道方面,卻仍然存在渠道狹窄、信息時效性差等問題,因為傳統的管理環境下,獲得的數據信息無法為銀行信貸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因此容易為信貸管理造成一定的風險。
(二)信貸客戶信用和償還能力信息有漏洞
因目前銀政稅征信系統未實現全面聯網,銀行信貸過程中往往采用手工查閱資料、人工判斷等方式進行審貸,銀行信貸人員存在注重業績忽視風險,貸前調查不實。同時存在因市場和個人信息動態變化,借款人還債能力不足、個人經營性貸款人經營市場風險等,都可能使貸款面臨風險。
二、基于ERP的風險管理模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銀行同時面臨來自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雙重競爭。商業銀行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適合自身業務的內部控制體系,[2]針對信貸業務的特征、基本程序,形成一個高效的信貸業務核算流程,保持最大程度的規范性。明確分工、權責分明,完善授權控制制度、崗位責任制度、預算控制制度等,積極研究日常業務活動的特殊性,同時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對內部控制的檢查與評價,在銀行經營的各個環節形成防范信貸風險的有效屏障。
模型維度為:實施前對實施過程(信貸分析、信貸決策、制度建立)通過風險控制(金融產品可行性分析、客戶群需求分析、資源支撐分析、合約、權限等)進行風險點管理;實施中對實施過程(信貸客戶接洽、信貸審核審批、放款收款)通過風險控制(調查核實、風險列表、審計等)進行風險點管理;實施后對實施過程(信貸風險預警、系統運行、系統維護)通過風險控制(風險跟蹤、預警、異動、報告等)進行風險管預警系統
商業銀行要完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使三者相互結合、協調,形成嚴密的監督體系。[3]利用ERP模型,建立各銀行間、銀行與稅政司法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對不良信用記錄的債務人信息及時傳遞,對于違規行為進行追查,并對違規者進行處罰,列入信用“黑名單”。考慮到信貸行為風險日益增加,要建立適合本銀行的信貸風險預警系統,在核算數據錄入的同時,預警系統能及時對風險進行跟蹤和分析,一旦有指標超出警戒值,便報警并實時將信息傳達給管理層,以便其實施動態監控,及時進行防范和控制。
三、ERP模型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影響分析
ERP環境下的管理流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第一,ERP的構建需要以市場為管理平臺,結合顧客的消費需求,進行市場需求預測。第二,根據信貸規模對銀行的信貸經營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包括確定信貸產業取向、尋找信貸客戶群等等,保證各項管理活動的有序進行。第三,根據信貸計劃制定相應的配套管理制度,保證ERP管理流程的順利實施。
(一)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提高了信息溝通的效率
在ERP管理環境下,各項信息都實現一體化管理,將傳統管理環境下分散的、孤立的信息進行集中采集,錄入到ERP系統中,再通過統一的信息處理,形成規范的信息模式。這種集成式的信息管理模式,加快了信息的水平流動效率,消除了信息孤島,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先進的信息處理方式提高了風險管理的效率
ERP環境下的信貸風險管理,從單一的事后控制,轉變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實現了風險管理流程的根本性轉變,使銀行信貸管理與其他業務系統之間實現了有效的銜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只要借助綜合分析數據庫,就可以隨時了解信貸業務狀況,包括信貸客戶信息、貸款執行情況、風險控制效率等等。
四、結語
由于商業銀行受傳統體制的影響巨大,面臨著金融環境的復雜變化,商業銀行的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只要商業銀行充分利用ERP系統先進的信息處理方式,實現銀行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必將大大地提高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效率。
(作者單位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作者簡介:郭欣(1998—),女,福建福州人,會計學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新平. ERP戰略下的財務管理創新[J].中國會計電算化,2004
(7):24-26.
[2] 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岳奉杰.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對策[J].中國市場,2018(1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