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炬
自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速就開始呈現下行趨勢,與此相對應,經濟增長的動力也從“需求側的‘三駕馬車'拉動(投資、外貿、消費)”轉變成“需求側的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這樣,改革開放的前三十五、六的時代(可以稱之為“改革開放Ⅰ時代”)自然要被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可以稱之為“改革開放Ⅱ時代”)所取代,我國經濟也將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態勢。
自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國經濟就開始進入“改革開放Ⅱ時代”,這個時代在經濟上的特點就是“需求側的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一般性消費已經基本滿足,現在早已不是“有沒有”的時代了,而是“好不好”“新不新”“雅不雅”的時代,所以,“消費升級”將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言而喻的是消費升級的實現是靠供給側來滿足的,更重要的是要靠供給側的“創新與科技進步”,“改革開放Ⅰ時代”能否順利轉換到“改革開放Ⅱ時代”關鍵就要看經濟增長的動能能否順利實現轉換,完全可以說,“創新與科技進步”是“改革開放Ⅱ時代”經濟增長的重要依托與抓手。在筆者看來,要想實現這種轉換,在“改革開放Ⅱ時代”必須發揚兩種精神。
第一個要發揚的時代精神是“企業家精神”。在經濟學說史上,“創新”是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首先提出來的,而熊彼得所說的“創新”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經濟概念,所以熊彼特著重指出了“創新”的行為主體,即企業家,在熊彼得看來,創新就是企業家把現成的科技等技術性因素引入到經濟組織中,從而形成新的“經濟能力”,只有能形成新的經濟能力的創新才能帶來“創造性的破壞”,進而打破原有的經濟循環,形成現在所說的“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創新必然會有風險,會有失敗,而利潤則是對敢冒這種風險、進而能有效避開風險的回報。他認為企業家的重要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實現前所未有的生產要素或者說是生產條件的“新組合”,企業家是引領新經濟周期的“靈魂”,而企業家之所以擁有這種“靈魂”是因為企業家具有“企業家精神”。所以,在“改革開放Ⅱ時代”,首先要發揚的是“企業家精神”,熊彼得當初所提的企業家的“建立私人王國、對勝利的熱情、創造的喜悅、堅強的意志”等精神現在依然不過時,而且必然能大放光彩。只不過,在新的時代,我們要培養企業家的國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要能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利益關系,要能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這樣的企業家精神才具有時代意義。
第二個要發揚的是工匠精神。“改革開放Ⅱ時代”也就是高質量發展時代,對應“改革開放Ⅰ時代”的高速增長,“高質量發展”一詞是對這一時代的另一個高度概括,習近平更是給出了關于中國經濟“三個轉變”的深刻闡釋,這就是中國經濟正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而這幾種轉變的最深層次的支撐則是“工匠精神”,失去工匠們的“匠心”與不斷追求完美的“切磋琢磨”,這幾種轉變也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工匠精神”一詞自2016起三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正是這種轉變的需要與體現。但筆者想在這里探討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匠精神與大生產條件下工匠精神的區別,我們現在所說的“工匠精神”若是追本溯源的話,它產生于手工作坊時代,是對工匠們專注于單件小批量產品進行細心揣摩、刻苦鉆研的苛求細節精神的一種褒獎,其內涵包括嚴謹、敬業、精益求精、執著與堅忍不拔。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其中的內在精神實質不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如執著于本專業的一種熱情,不放棄茶余飯后的冥思苦想與金點子在靈光一現中的厚積薄發等,但在現代工業社會大機器生產條件下,“工匠精神”也應有其不同以往的鮮明的時代特色,尤其是在更加開放的現代企業,“工匠精神”的內涵應該有所不同,那就是除去要掌握本行業本專業的頂級技能之外,還要掌握現代質量保證體系中全新升級的質量工具。
我們知道,現代流水線上的產品表面上看起來差異不大,但即使是一流企業與超一流企業還是存在較大差異,這就是批量產品的某些工藝性能指標的“一致性”問題,也就是指標的波動,用質量保證體系的術語來說就是“標準差”(西格瑪值),超一流企業的工匠們能把波動控制得非常小,比如達到5西格瑪水平,6西格瑪水平。這樣看來,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批量產品的某些性能參數不但要看“均值”是否符合要求,而且要看“標準差”小到什么程度,一流企業可能只有“均值”過關,但超一流企業是兩者都好,也就是波動程度的指標PPK(或CPK)也要保證在一定的范圍里。所以在高質量時代,在“改革開放Ⅱ時代”,“工匠精神”里要加上現代質量保證體系(如IATF16949等),工匠要能熟練掌握現代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高精尖質量工具,如各種回歸分析技術、DOE試驗設計、公差設計以及蒙特卡洛模擬等等,這些質量工具可以在技術上保證從產品結果的“小波動”(Y)反推出工藝參數的公差設計(Xs),實現從源頭上對各種工藝參數的控制導致對最終產品質量的精確控制,現代企業的工匠們如果插上這一主要由數理統計技術構成的現代質量保證體系的翅膀就能如虎添翼,讓批量產品之間的差異小,不僅是件件精品,而且是“如出一轍”,一件是另一件的無差異替代品。
筆者認為,現代企業下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內涵上差異不大,但工匠精神的技術內容上著重加上一條,就是在現代質量保證體系中質量工具,現代質量保證體系使工匠精神如虎添翼,使企業家精神有的放矢,使高質量時代和“改革開放Ⅱ時代”站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
(作者單位為鞍鋼集團公司教育培訓中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