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罪犯脫逃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逃脫監獄機關的關押和監管的行為。在我國每年都有大量不同類型的罪犯被判刑入獄接受改造,其中總有個別犯罪分子不愿認罪服法、安心改造,想方設法逃出監獄,不但嚴重破壞了監管改造場所的穩定,而且也必然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和很大的危害。預防罪犯脫逃是監獄的根本任務之一。因此,分析罪犯脫逃的一些材料和通過近幾年來全國范圍內的罪犯脫逃案件的分析,找出預防罪犯脫逃的方法和應對罪犯脫逃的措施,對促進監管秩序穩定和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罪犯脫 脫逃特點 脫逃原因 預防對策
針對目前監獄當中罪犯脫逃的情況比較嚴峻,而罪犯脫逃的發生必然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也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從當前罪犯脫逃的原因及特點出發,分析各脫逃案件,找出罪犯脫逃的預防對策,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人們生活的安定。
一、罪犯脫逃的特點
(一)逃犯年齡構成特點
脫逃犯中年輕人占的比例相當大,是防逃工作的重點,也是防逃工作的難點。這部分罪犯思想活躍,想法多,情緒最為復雜,心理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二)逃犯的文化結構特點
罪犯中,幾乎沒有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的罪犯。反映了罪犯人群和逃犯中高文化和高素質的比例不大。正是由于這部分罪犯文化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在投入服刑后,不遵守監管紀律,不服從警察管理,對自己所做的事不考慮后果。加強對他們的文化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觀教育是防逃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罪犯脫逃前的幾種反常表現
第一,罪犯偽裝積極,騙取信任,表現出對干部過分溫順,言聽計從,有的甚至在外出勞動現場主動給管教人員、看押武警搭涼棚,以取得民警的好感,民警對其稍有疏忽,便乘機脫逃。
第二,監內生活出現反常現象,有的犯人在脫逃之前將全部存款花光,有的將生活日用品,甚至將衣服和行李都給其他犯人,做好逃跑準備(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比較狂妄自大的犯人的身上)。
第三,私藏便服和現金,為便于脫逃,犯人往往私藏便服錢款,多打聽他犯是否有便服或工作服,以備脫逃時用。
三、罪犯脫逃的原因
(一)不認罪服法,企圖以逃跑的方式逃避懲罰
他們在獄中不思悔改,無法適應獄內服刑生活,盡管受到法律的處罰,但他們人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作為第一需求,為達一己私欲,可以不顧一切與法律相對抗,從而實施脫逃。
(二)家庭責任的驅使
從當前的押犯結構看,絕大多數罪犯來自農村、城鎮,而且家庭條件都不太好,這也是當初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三)報復心理作祟
擺脫人身自由的禁錮,常是脫逃心理的共因,除此之外,脫逃欲望強烈并付諸行動的罪犯,往往還伴有一些個性特因。如不認罪、不服法,認為自己的冤枉的,這種心理行為下的脫逃也可以看作是對他心中認為的“錯判、誤判”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一種報復
四、罪犯脫逃的預防對策
罪犯脫逃作為考核監管場所安全與穩定的主要標志之一,監獄歷來都十分重視,因為罪犯一旦脫逃,不但侵犯了監獄的正常監管活動,也必然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和很大的危害。因此,找出預防罪犯脫逃的方法和應對罪犯脫逃的措施,對促進監管秩序穩定和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加速監獄體制改革步伐,改善執法環境。
良好的改造環境是罪犯是否安心改造的一個重要標志。執法環境的好壞與監管安全穩定是息息相關的。罪犯的生活得到改善、醫療得到保障、勞動環境和安全得到重視,對穩定服刑人員的思想是起決定因素的。一要改變惡劣的勞動環境,加大生產安全投入,完善管理體系,強化管理手段。二要改變執法環境。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執法環境,對罪犯實行人性化管理,多關心、關懷罪犯的改造、生活,對罪犯的違規行為首先要找出內在原因,多教育,少批評,不打罵,為罪犯創造一個公平的改造環境。
(二)增強責任心
警察的工作責任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要始終堅持“安全為天,執法為魂,教育為本”的監管工作指導思想。要克服由于思想麻痹、敵我意識不強而產生的工作責任不到位的情況,堅持警察對罪犯的直接管理,才是落實各項監管制度的有力保證。
(三)加強教育
一要加強入監教育。要從入監教育中詳細了解罪犯的基本情況,摸清罪犯思想動態、行為表現和心理特點,把握罪犯對犯罪和改造的態度,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打下基礎。二要開展行為規范教育。服刑人員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監獄穩定的前提,對服刑人員要按照《監獄服刑人員行為規范》的要求,從坐、立、行和生活、勞動、學習等方面入手,一招一式予以規范、從嚴要求。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作者簡介:朱介岑(1996—),男,遼寧沈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事偵查。]
參考文獻
[1] 王泰.獄內偵查學[M].法律出版社,2008.
[2] 李勇權.試論信息技術和人性化管理在防止罪犯脫逃中的運用
[J].犯罪研究,2010(4).
[3] 劉維夏.淺談罪犯脫逃前的反常表現及其防范對策[Z].監獄安全生產研究論文,2017.
[4] 李玉竹,張安民.淺析罪犯脫逃心理[Z].勞改勞教學論文改編
(第二集),1985(5).
[5] 孫長泰.淺議罪犯脫逃的原因特點及對策[Z].勞改勞教學論文選編(第二集),1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