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
摘 要 目前,隨著機場業的不斷發展,年旅客吞吐量正在逐年上升,以往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已經成為大型機場繼續發展的“瓶頸期”,因此,必須要創新大型機場運用管理模式,在過程中需要從經營型向著管理型方向轉變。本文中主要針對大型機場運營管理模式的轉型進行探討。
關鍵詞 大型機場 運營管理轉型 分析
機場屬于民航業的重要設施,同時也是銜接民航運輸市場供給的核心紐帶,其建設與運營管理對國家利益與社會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大型機場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對機場設施進行準確定位,這對大型機場的建設與改革以及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大型機場向管理型機場轉變中的難點
(一)社會分工不夠細化 專業化經營存在一定難度
在經營型機場管理模式下,我國大型機場的航運主業與非航運主業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延伸發展,大型機場自營業務主要包括客貨代理、商業、廣告等基本業務,另外還有交通運輸、航空物流以及旅游代理等延伸業務,其設計的產業相對較多、分布較廣。針對當前社會分工來講,還未形成一定規定的專業化經營企業,因此,會對大型機場運營管理模式的轉變帶來一定困難,同時也缺少專業化經營的基礎。
(二)對特許經營認識不足其經營模式正處在試點階段
當前中國民航局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機場實施了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同時也確立利用特許經營方式來引導大型機場向著管理型方向轉變。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特許經營的推進并不是十分順利。首先因為中國民航局對大型機場推動特許經營的政策較為落后,機場特許經營缺少一定的政策法律支持,還存在較為嚴重的權威性問題;其次部分航空公司認為特許經營會使得地面服務與設備使用等方面存在多交費問題,會增加成本,進而十分抵觸特許經營的推動。這種方式不能有效推動,那么大型機場向著管理型方向轉變就失去了基礎。
(三)向著管理型機場方面轉變的主體之爭
隨著多次的改革與共發展,當前我國部分大型機場存在集團公司與股份公司的兩大主體,集團公司屬于股份公司的控股股東,股份公司也是大型機場主業的經營單位。大型機場向著管理型方向轉變,其管理機構只能有一個,相關特許經營的監管者也只能是一家,這樣模糊不清的主體會導致機場轉型工作目標不清,失去發展方向。當前,我國大部分機場都認為應該是集團公司向著管理型方向轉變,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將股份公司定義為機場經營單位。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是集團公司如果發展特許經營,會存在較大的現實困難,同時也會影響大型機場向管理型機場的轉變進程。
二、轉變大型機場運營管理模式的對策
(一)強化機場管理法規與規章的建設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是我國民用機場的建設管理法規,同時也是為大型機場管理提供了的基本法律保障。通過《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的實施,相關政府部門還需要構建包括地方政府管理支持大型機場發展內容在內的地方性法規,利用法律形式來保障大型機場可以獲取政府規范化管理與資金支持。不同的地區與發展規模的機場對政府的支持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全面認識與了解大型機場發展意義和作用以及影響機場發展等政策之后,政府部門還需要鼓勵大型機場的發展,對機場的規劃與建設以及安全服務管理做出相應的規定,在機場土地與資源使用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進而使大型機場周圍有一定良好的及環境,另外,建議政府部門對機場區建筑物和電磁環境保護也進行立法,使得機場安全生產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二)強化灌輸特許經營意識
機場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大型機場需要以管理服務為首要職能,相關管理部門需進一步探索對機場飛行區生產經營管理與航站資產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方式,積極推廣特許經營和專營管理模式。從大型機場實際角度出發,引薦特許經營方式,強化大型機場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自己獨特的服務理念,依照特許經營的要求做好大型機場商業經營特許權的經營與管理,提升大型機場整體經營與管理要求,同時加強行業內的競爭力,進一步培養專業人才隊伍,這是大型機場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大型機場為之奮斗的目標。大型機場特許經營管理模式多種多樣,所以,在掌握大型機場特許經營本質與優勢的同時,還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和自身實際情況創新特許經營方式,規避出現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例如,構建機場專業服務保障,制定行業標準,進而規范相關管理規則,為大型機場專業化服務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在商業與餐飲服務中,機場需要已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運用依照銷售收入提升的方式;對大型機場特許經營項目應用招標的方式進行;自營項目可以運用主輔分離的方式,機場管理部門需在特定時間內給予優惠政策,進而參與到特許經營項目中去;針對已經租賃的項目,可進行租賃收費的結構分拆,在客流量逐漸上升時在提升整體特許經營收費標準,這樣的主要目的就是講特許經營方式確立起來,有了成熟的觀念之后,就可以順利推動。特許經營方式既能夠增加機場整體收入,還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提升大型機場的整體服務質量。
(三)引進外援
從專業化分工與發展方向以及規模收益角度分析,國外機場的運營管理模式是較為先進且科學的。國外機場運營管理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機場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借鑒之路。因此,我國大型機場可以引進國外有實力且有經驗的戰略投資者與專業機場管理企業參與到機場投資與運營管理中,這樣能夠高效地理清實施特許經營制度來解決地方政府與行業管理部門以及駐場經營單位等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夠使我國機場更好地與國外機場進行連接,建立良好的機場企業的市場環境,以精簡且高效的管理、以優良且科學的運營機制來實現我國大型機場運營管理模式的變革。
(四)責權明確、強化協調是提高管理型機場管理效率的要求
機場運營屬于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過程,需要機場與航空公司以及空管等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各個環節缺一不可,在運營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種。因此,構建機場管理委員會是解決諸多問題的有效路徑,讓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積極培養大型機場的運營管理新方式,科學調配資源。另外,管理委員會的職責需要明確協調管理,通過有效的溝通來協調和解決機場運營問題,提升機場整體運營效率,通過這樣多方努力來全面提高大型機場的管理效率。
三、結語
當前我國大型機場現有運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全面改革,利用強化機場管理法規與規章的建設、強化灌輸特許經營意識以及引進外援等方式來探索大型機場運營管理方式的轉型。
(作者單位為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烏魯木齊機場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胡臨春.建設一流航空配套服務企業,促進機場運營從經營型向管理型轉變[J].民航管理,2018(03):30-35.
[2] 張格學.西安北客站至機場城際軌道交通工程運營安全管理初近期策劃方案研究[J].內江科技,2018(08):13-15+80.
[3] 徐洲.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綠色建筑的節水與水資源利用——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為例[J].綠色科技,2017(4):118-120.
[4] 靳林超.協同管理在大型機場航站樓不停航改擴建與運營中的應用研究[J].建設監理,2017
(1):26-28.
[5] 劉淑敏,孫瑩瑩.樞紐型機場陸側交通系統后評價及優化研究——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為例[J].交通與運輸(學術版),2018(01):42-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