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姝 焦德光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從內涵上是一種素質教育,從教育目標上來說是一種應用教育。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目前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劣勢主要表現為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薄弱、創新創業教育準備補足、創新創業教育信息不足。優勢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率高、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比例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自身優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空間大等。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應揚長補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投入補足短板,注重措施和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教育
【基金項目】云南省2016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重點課題:云南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課程現狀與開發研究(項目編號:2016ZD08)。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26-01
創新創業教育從內涵上是一種素質教育,從教育目標上來說是一種應用教育。高等職業院校所培養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正是新時代經濟發展所迫切需要的。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倡導并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為高素質高技能應用人才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經濟轉型升級加固人才保障。
一、高等職業學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現狀中存在的困難:
1.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基礎普遍薄弱。首先,高等職業院校的科學技術研究基礎薄弱。在科研資助、研究成果質量數量等指標上居于弱勢,推進全面科教融合方面存在困難。其次,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創業形式大多數為就業型創業,創新實質和內涵較低,短時間內注入創新因素存在困難。第三,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儲備有限,以教學型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普遍缺乏長期的學術型研究。第四,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普遍偏低,尤其是心理抗壓、抗挫折打擊能力。第五,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偏晚,在國家政策倡導之前幾無投入創新創業教育的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普遍落后。
2.高職院校開拓創新創業教育準備不甚充分。首先,各高職院校對未來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系統布局和籌劃,雖在發展規劃、教學改革措施等方面有所提及,但缺乏實施策略。其次,對未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目標、發展定位不明確。第三,高等職業院校開拓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動力不足。第四,高等職業院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機制尚不完善。
3.高職院校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信心不足。教學型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大多數缺乏主持科學研究項目的經驗,乃至于科研項目經費滯留,使用不到位。更是缺乏指導學生創新的經驗,能夠指導學生開展創新活動的教師數量更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高等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和投入。
二、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
雖然在橫向與本科院校比較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處于劣勢,但是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依然存在優勢,首先是高職院校學生方面的優勢:
1.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創業率是高等教育中最高的。我國高等教育畢業生創業比例整體不高,但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的創業率明顯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2.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創業意愿是高等教育中最為強烈的。具有創業想法和意識的高職院校學生比例遠高于本科生、研究生。
3.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是自身優勢。
其次,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空間大,創新創業教育于高等職業院校不是短期可見成效的,需要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揚長補短,發揮傳統優勢,補齊短板,是大有可為之處的。
三、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與措施:
1.鞏固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發揮現代學徒制的培養優勢,充分調動特有的校企合作資源。只要與企業與行業結合的恰到好處,創新創業教育對高等職業院校而言是水到渠成的,尤其是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在這個前提下,創新創業僅是一種理念引導。
2.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從與科學研究相連接的各個方面加以扶持。加大科研經費通入,從而使得科研項目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加大科研績效經理,從而調動廣大師資員工的積極性。加強科研項目負責的自主權,從而使科研項目運行更為便利。在鼓勵和倡導科學研究方面還有諸多詳細措施,在此不再贅述。
3.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的投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中的諸如創業實踐平臺、師資隊伍、活動經費投入等持續的投入。創新創業教育于高等職業院校不是短期可見成效的,需要長期的持之以恒。
4.探索適合現狀有具備長效作用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架構體系。為培養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高職院校應注重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分階段逐步培養,更應在初始時期,樹立創新創業典型,打造具備號召力的榜樣型創新創業團隊。
參考文獻:
[1]李其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路徑分析[J].中國商論,2017(28).
作者簡介:
譚姝(1984-),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