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是件煩心的事情,而寫作文對于學生來說是頭疼抓狂的事情。如何在習作指導中創設相關的情境,開拓學生的眼界、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呢?文章做出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創設情境 小學作文
【課題】課題名稱:蘭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LZ2018
_1089,主持人:火炎。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79-02
一、以激情喚起寫作熱情
上作文課時教師首先要充滿激情,以親切的語氣、真摯的感情去影響學生的情緒,從而喚醒學生內心作文的欲望。情境的創設首先有賴于教師的語言引導。在陳述、講解時如果教師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進行設疑、釋疑,引導、喚起學生的表達欲望,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傳遞給學生,那么學生才能以情融文,以文陶情。
比如在進行三年級寫自己的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用溫和、親切、平等的話語和學生進行交流、介紹教師自己,讓學生產生親切之感,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有了親近感便會產生傾訴的欲望,欲言不止,這個時候,教師可以乘勢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學生說的時候不要過多的去限制學生,讓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和狀態,自由的表達,那么我們平時所見到的對作文的恐懼心理也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二、創設觀察情境誘發寫作熱情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去反映則是不可能的。對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學所出現的問題,首先是缺乏對觀察的指導與重視。因此,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并啟迪學生創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教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下手,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大小,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親身實踐,并懂得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仔細觀察事物好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這一活動可以使學生懂得觀察水果不僅要仔細看一看,還要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這樣才能全面地把握水果在顏色、形狀、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點,使學生逐漸養成觀察的習慣。課堂上教師這種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使學生在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想象,學生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就不覺得難了。
三、創設活動情景調動寫作熱情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潑流個不息。”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為什么不充分利用這豐盛的資源來為學生創設作文情境,使他們自主地投入到寫作當中去呢?
活動體驗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由于是活動、玩游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又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為學生組織一些活動,指導他們留心觀察生活,從生活這塊土壤上吸取知識經驗,從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
四、創設生活情境點燃寫作熱情
葉圣陶先生還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現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學生感受到作文來源于生活,切身體會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邊,在作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嘗試將作文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作文不僅是生活的集中反映,更是一種情感的體驗,只有讓學生參與其活動中,鼓勵學生發現作文素材,才能體驗生活的快樂。
五、創設評改情境培養寫作熱情
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在作文訓練總過程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除了要對當次作文作一次總的回顧和評價外,又要明確今后作文訓練的目標。因此,創設好評改作文的情境,對提高作文講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學生進行互評互改、小組競賽評改的情境來達成評改的目標。“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學生在互相批改中會漸漸形成濃厚的作文興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來,往往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堅持做好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