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波
摘 要: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因為我國人口眾多,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我國對糧食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玉米是我國糧食生產中的重要種類,提高玉米糧食產量對我國農業發展十分重要。本文針對北方玉米高產栽培的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北方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是我國第三大糧食作物,玉米生產的豐收直接關系著我國糧食總產量的指數與農民的增收與否,同時也關乎著畜牧業的發展。和其他糧食作物相比,玉米生產有諸多優勢,一是玉米光合效率高,在生產條件和管理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其增產潛力較大;二是玉米適應性和抗逆性強,對各項資源的利用較為充分,即使在低產田種植也有較高的收益;三是玉米的用途十分廣泛,是優質的畜牧業飼料和工業原料,且需求量在不斷地加大。
一、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問題分析
1.落后的玉米栽培技術。隨著全球變暖和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我國農業歷史悠久,許多農民往往憑借積累下來的經驗進行農業生產。比如,現如今農民播種玉米時,往往忽視適時播種玉米,錯過了玉米播種的最佳時期。
由于每種土壤的成分不同,農民在種植玉米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土地的選擇,過度不合理的施肥造成土地板結,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有些農民甚至為了盲目追求高產,種植玉米的密度過高,使得玉米平均吸收的營養成分降低,影響了玉米的正常生長。
2.不完善的玉米田間管理技術。由于玉米的生長過程主要經歷苗期階段、穗期階段和花粒期階段這三個主要階段。苗期階段是玉米的營養生長階段,穗期階段是玉米營養器官的發育旺盛期,花粒期階段,是玉米開花、散粉、受精、形成籽粒的關鍵的生殖生長期,因而如果田間管理技術不善會導致玉米幼苗生長緩慢,蟲害泛濫,進而導致玉米產量下降,使得玉米與其他植物的差距較為明顯,遇到強風大雨會被吹倒或淹沒,抗倒能力極差。
3.不合理的玉米施肥技術。由于玉米的生育期較短且株形矮小,玉米的個體發育很快,適合于一次性施足基肥,要求施加全元素復合肥、硫酸鉀、磷酸二銨等,施肥不足會導致玉米長勢極差,導致玉米的生長速度緩慢,生長趨勢不均勻。不合理的玉米施肥技術使得玉米株桿易折斷,玉米表面容易出現斑點,玉米蟲放肆生長,極其不利于玉米的生長,玉米的施肥技術落后也會導致施肥不均勻,玉米獲得的養分不均勻足以導致玉米產量下降,過度不合理的施肥會造成土地板結和土壤肥力的下降。
二、玉米高產的栽培技術研究
1.種子的選擇與處理。玉米相對于其他農作物而言是稀植作物,每顆玉米之間都需要一定的空間,因而玉米的產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玉米種子質量的優劣。因此就應該使用經過層層篩選后的優質種子。按照精準種子的要求,應該使用經過多次實驗證明,經得其各種自然災害,且產量較高的達到國家相關良種標準的商品種子。種子大小均勻,顆粒飽滿,光澤鮮亮,沒有壞粒,蟲蛀粒,以滿足優良播種的要求。選出優質種子之后,需要你再將較小的種子,具有蟲蛀的種子,不健康的種子剔除出來。播種前選擇專用種衣劑包衣種子,或者利用殺蟲劑、殺菌劑、微生物肥料等對種子進行拌種,來預防當地病蟲災害,從而確保玉米種子可以正常發芽成長。此外為了增強種子皮層的透氣能力和吸水性,提供種子的發芽率和存活率,應該進行曬種,在曬種時應該選擇晴天不斷進行翻動。
2.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玉米對土壤條件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具有生長適應性強的優點。但是,玉米在生長時,往往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分跟水分;同時,玉米植株較為龐大,擁有根系繁茂的特點。所以,種植人員在具體種植玉米時,需要盡量選擇土層疏松、地勢平坦的種植地,進而保障玉米在生長時能夠獲得足夠的養分和水分。種植人員選擇合適的玉米種植地,需要考慮到土壤肥力較高、灌溉水源充足及土壤的透氣性好等多種因素,這才能為玉米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另外,種植人員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適宜的玉米播種時間,使玉米可以吸收足夠的養分,進而提升玉米的穗粒數。
3.控制玉米的種植密度。種植人員需要對玉米的具體種植密度進行合理限定,同時還要控制好施肥的時機與施肥量。苗齊跟苗壯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播種質量,種植人員對玉米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限定,則可以為玉米創造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通常來講,玉米的具體種植行距需要控制在0.65 m左右,株距控制在0.18 m左右。種植人員在播種完玉米之后,需要及時實施鎮壓,保證玉米植株能夠在同一行距范圍內。玉米播種完成后,要保持覆土厚度基本一致。種植人員在對玉米施肥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玉米的具體植株情況,有效契合施肥時機來科學施肥,這才能使玉米在生長時期擁有充足的養分。
4.施肥技術。施肥過程中,應該種低肥和種肥相結合。種低肥的主要成份是有機肥,但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磷元素和鉀元素,當玉米地缺鋅時應該增施硫酸鋅,表現為玉米地的堿性較高。種肥在為保證玉米質量和促進玉米健康成長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底肥不足的情況下就應該進行種肥,種肥一般情況下是磷肥,但是種肥不能和苗種在同一個位置,以免發生燒苗。追肥一般情況下是氮肥比如尿素。在玉米拔節后10天內一般是5~7片葉時追施攻桿肥,在抽雄前10~15天一般是12~13片葉時天追施攻穗肥。
經科學研究表明,每產一噸玉米,需要施氮肥量為285公斤,磷肥為10公斤,鉀肥為20公斤,氮、磷、鉀需用比例為57:2:4,另外還需要其他微量元素的補充。經實驗表明氮元素對玉米生長影響最為明顯,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在合理的單位之內,隨著氮肥的增加產量也會不斷提高。
5.防治病蟲害。病蟲災害是玉米種植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般有病害還蟲害兩種。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常出現的病害是莖腐病,青枯病和黑腐病。莖腐病和青枯病常出現在玉米的生長期,嚴重者會造成玉米大面積死亡,所以要采取的手段就是早發現,早處理,選種、農藥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黑腐病主要發生在灌漿期,影響玉米灌漿。常見的蟲害有蚜蟲,冥齡蟲等,防治的主要手段就是殺蟲劑的使用。
三、結語
提高玉米種植技術,對于推動農業和工業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要充分借鑒前人的智慧和國外的先進經驗充分認識本地區的土質、降水、溫差等差異性的特點,選擇科學、簡便、易于推廣的種植技術全過程的嚴密監控玉米的選種、播種、灌溉、收獲等各個環節往意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科研機構和農業院校也應當及時的對農民進行指導和幫助從而實現玉米高產、農民增收。真正做到科技服務群眾、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李艷紅.淺淡優質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9):46-46.
[2]李樹林.優質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43):314-314.
[3]王鳳茹.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10):43-44.
[4]郭軍濤,王衛,張艷華.淺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