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富名 羅功儀 孫永忠
摘 要:隆兩優華占是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屬農業部超級稻。本文總結了隆兩優華占近三年來在鼎城區的種植表現,提出了其栽培技術要點,指出了栽培中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隆兩優華占;超級稻;種植表現;栽培技術;鼎城區
隆兩優華占是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稻研究所用品種"隆科638S×華占"選育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5026。 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0.1d。株高121.1cm,穗長24.5cm,每667m2有效穗數18.1萬穗,每穗總粒數193.0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3.8g??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2.2,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7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0%,長寬比3.1,堊白粒率6%,堊白度1.1%,膠稠度83mm,直鏈淀粉含量14.2%。米飯較軟,適口性好。
一、種植表現
隆兩優華占屬兩系雜交中稻組合,2017年被農業部評為超級稻品種。常德市鼎城區種植幾年來表現為株高中等,分蘗力強,結實率高,抗病抗倒,后期落色好。在鼎城區做中稻栽培,一般單產650-700kg/667m2,高的達到800kg/667m2以上;做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單產600kg/667m2以上。這個品種既可以移栽、機插、拋秧,也可以直播。還可以用作中稻蓄再生稻栽培,一般頭季稻單產650kg/667m2左右、再生稻單產250kg/667m2左右。2015年該區石公橋鎮三堰口村趙梅初0.5hm2 直播一季晚稻栽培,平均單產13200kg/hm2;2016年該區斗姆湖街道興隆村丁時盛0.3hm2,作中稻栽培平均單產12000kg/hm2;2017年該區周家店鎮九嶺村徐進成2hm2,做中稻栽培平均單產12200kg/hm2,其中,0.2hm2中稻蓄再生栽培,頭季單產10500 kg/hm2,再生稻單產3700kg/hm2。
由于該品種高產穩產,米質優,飯好吃,抗性強,沒有出現稻瘟病危害,也沒有受到高溫和低溫的影響,深受廣大農民喜愛,面積逐年增加。該區種植面積從2016年800 hm2,達到2017年 1500hm2,2018年2000hm2。
二、栽培技術要點
1.根據栽培模式,適時播種。該品種在鼎城丘陵區作中等種植,一般在4月上旬播種,蓄再生稻的可提前到3月25日播種,且必須保溫育秧;湖平區作一季晚稻栽培,在5月20日左右播種。用咪鮮胺浸種進行種子消毒,每667m2大田用種量:育苗移栽的1kg、直播的1.5kg。秧苗2葉左右噴施一次多效唑。移栽的每667m2栽15000蔸左右、基本苗4-5萬,保證每667m2有效穗達到18萬左右。
2.科學施肥。該品種生長勢強,需肥水平較高。施肥原則:施足基肥、重施分蘗肥、增施穗肥,提高穗肥施用比例。每畝需要施純N12-13公斤、P2O5 5公斤、K2O 10-11公斤。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施用:基肥占40%、分蘗肥占30-40%、穗肥占20-30%;鉀肥施用:基肥占70%、穗肥占30%。再生稻栽培,必須施好二次肥。一是施促芽肥,在頭季稻收割前10d左右,谷粒呈“綠豆色”的時候施肥,每667m2用尿素10~15kg,全田均勻撒施;二是補施發苗肥,在頭季稻收割后2~3d結合灌水施入。每667m2施尿素5~8kg、氯化鉀5kg。這次肥料相當于普通稻的分蘗肥,具有多發苗、保穗增粒的作用。
3.合理灌溉。直播稻3葉前以干管為主,移栽稻栽后寸水活蔸,淺水分蘗,夠苗曬田。特別強調要曬好田,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倒伏。揚花抽穗期保持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 ,不要斷水過早,成熟前7d排干田水,方便收割。
4.防治病蟲。主要抓好稻瘟病、稻曲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雖然該品種中抗稻瘟病,但也不能忽視稻瘟病的預防。病害以防為主,稻瘟病老病區重點在分蘗盛期、破口期及齊穗期用藥。注重稻曲病的預防,稻曲病在破口期及齊穗期用藥進行預防。近幾年要重點防治好二化螟。丘陵區作中等栽培時要注意稻桿潛蠅的防治。根據植保站的病蟲情報,選用對口農藥,適時進行有效防治。推薦防治藥劑:用康寬、阿維菌素等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用吡蚜酮等防治飛虱,用三環唑、富士一號等防治稻瘟病,用戊唑醇、壯谷動力等防治稻曲病、紋枯病。注意要用足水量,不要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農藥,幾種農藥要交替使用。
三、注意事項
1.注意加大施肥量。該品種屬高產品種,需肥量較大,應加大施肥量,滿足其肥料需求。要求比一般品種的施肥量增加10%左右。
2.注意防控稻曲病。該品種感稻曲病,必須在抽穗前一周用藥預防,抽穗到齊穗時再防一次。
3.注意要適時收割。該品種易落粒,成熟度90%時即可收割,不要推遲收割太晚,以免落粒,損失產量。
參考文獻:
[1]黃繼桃,趙伯蓮,王玲,等.隆兩優華占在桃源的種植表現與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15,(7):737-739.
[2]鄭智華.隆兩優華占的特征特性及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6,(2):44.
[3]嚴興康,龐愛軍,唐艷軍,等. 隆兩優華占高產高效再生稻栽培技術[J].湖南農業科學,2017,(5):17-20.
作者簡介:陶富名(1972 -)男 ,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石公橋鎮農業站,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