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鋒
摘 要:主要從品種抗性、氣候因素、田間管理及防治方法不當等方面闡述了稻瘟病發生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選用抗病良種,加強健康栽培,合理施用氮肥,多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分蘗后期適度烤田,抽穗期不斷水,后期合理干濕管理, 藥劑防治等。
關鍵詞:水稻;稻瘟病;發生原因;防治措施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它是由一種半知菌引起的,水稻的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病。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谷粒瘟。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上和病谷上越冬,病稻草是次年病害初浸染源。
一、病害癥狀
1.苗瘟。多由種子帶病引起,在秧田期發生,發病葉片上病斑短,紡錘形或多角形,或密布不規則的小斑,灰綠色或褐色,天氣潮濕時病部生有灰綠色的霉(病菌抱子),苗瘟嚴重時,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葉瘟。大田葉部發病,一般在分蘗盛期發生強烈,嚴重發病田,遠望如火燒過一般。病斑有四種類型,即:急性型、慢性型、褐點型和白點型,一般以識別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斑為主要,是預測稻瘟病是否流行的重要依據。急性型:是在有利發病的氣候條件下,在感病品種上產生橢圓形、圓形、菱形或不規則暗綠色水浸狀病斑,由針頭大小至綠豆大小,發展很快是稻瘟病流行的預兆。慢性型:急性型病斑在氣候干燥的情況下可轉化為慢性型,一般呈棱形,邊緣紅褐色,中間灰白色,在氣候干燥的情況下,慢性型病斑的出現預示著稻瘟病流行受到阻礙。
3.穗頸瘟。發生在穗頸,初期出現小的淡褐色病斑,邊緣有水漬狀的褪綠現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擴展,長的可達2-3厘米,顏色加深,最后變黑枯死或折斷,造成秕谷或白穗 。
二、發病原因
1.品種感病。由于品種連年單一種植,同一品種連續種植5年后,稻瘟病生理小種即產生適應性,抗性即會喪失。在氣候條件適宜時,稻瘟病就大流行。不少抗病或較抗病品種在常發區逐漸失去抗病力。育秧時種子不消毒,帶病稻草未及時處理,大量菌源存在等是發病的基礎。
2.氣候影響。氣候不良,尤其是 抽穗至灌漿期雨水多,是發病的重要條件。適合稻瘟病發生的氣溫是24-28℃,濕度在90%以上。孕穗、抽穗期的雨水多少,與穗頸瘟發生的輕重有密切關系。 在孕穗、抽穗階段,如遇低溫、陰雨或露水多時,水稻抗性減弱,易造成穗頸瘟的流行。
3.田間管理。施肥不當 ,特別是過份集中地追施氮素或施得過遲,造成水稻徒長、嫩綠、葉片軟弱、抗病力降低,是發病嚴重的重要因素。施用氮肥過多,特別是施用過遲,會誘發穗頸瘟嚴重發生。長期水淹或冷水串灌、漫灌,妨礙稻株根系生長,降低稻株的抗病力。據調查,凡是稻瘟病發生嚴重的田塊,大部分農戶每畝施用25—40千克碳銨做基肥、15—25千克尿素做追肥,化學氮肥施用量偏高的現象較為突出,導致稻株長勢過旺,稻株體內游離氮含量高,從而誘發稻瘟病的發生和流行。此外栽培不當 如栽插偏遲猛施追肥,因缺水或放水困難便長期灌深水,都會使稻瘟病發生嚴重,抽穗期田中缺水,會加重頸瘟的危害。苗瘟和葉瘟不及時防治,或雖經防治,而不作頸瘟的預防,都會導致頸瘟的嚴重發生。
4.稻瘟病防治不科學。一是農戶對病害的防治意識不強。二是選用農藥不對路。三是防治時期不佳。往往是在病害出現明顯癥狀后才用藥,錯過了防治適期。四是噴農藥方法不正確。
三、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發生發展主要受品種抗性、肥水管理和氣候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不同類型的水稻抗病性不同,一般秈稻比粳稻、糯稻抗病強。水稻在4葉期、分蘗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氮肥使用過多,會導致病菌易侵入和繁殖。適當施用鉀肥,可增強稻株抗病力。施硅肥可提高稻株細胞的硅質化程度,對稻瘟病具有明顯的防效。抽穗期遇持續3天20℃以下的低溫,水稻生活力減弱,常加重穗頸瘟發生。 選用抗病良種是防治稻瘟病的一項經濟有效的措施。加強健康栽培,合理施用氮肥,多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分蘗后期適度烤田,抽穗期不斷水,后期合理干濕管理,也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 ? 藥劑防治的策略是注意防治苗瘟,巧治葉瘟,狠治穗瘟。
1.選用對稻瘟病抗性強的品種, 如鹽豐47新系,遼鹽 系列等。
2.種子消毒。 種子播種前曬1一2天,經泥水選種,再用下列藥劑之一浸種:(1)40%的福爾馬林500克加水25公斤浸種3小時;(2)40%富士一號乳油1000-1500倍液,浸種24/h時;(3)40%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浸種48小時;(4)1%石灰水浸種2-3天,浸種期間不要攪動水層,石灰水要淹過種子3.3厘米以上。藥劑處理種子后要用清水洗凈藥液,之后才能催芽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根據品種特性、耐肥程度以及生育期等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原則上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做到基肥足、追肥早??茖W用水,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孕穗抽穗覆淺水,以后保持干濕交替的管水方法。
4.化學防治。
(1)苗瘟和葉瘟:要掌握在發病初期或田間出現急性病斑時用藥防治,及時消滅發病中心;(2)穗瘟:破口抽穗和齊穗期各用藥防治一次;(3)藥劑:每畝用30%瘟特靈100毫升30克或4%春雷霉素100克兌水100斤噴霧。也可用40%富士一號可濕性粉劑或油乳劑,每畝(二畝一l八 公頃,下同)次75-100克,或30%稻瘟靈每畝次100-150克,或20%的三環座每畝次75-100克,或75%豐登(三環喚)60克/畝對水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