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術,包括選圃址、做畦床、選容器、配基質、裝基質、催種芽、細播種、精管理、防病害、起壯苗等內容,以期為今后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油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措施
清水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 ,是天水市的生態環境后花園,近年來,清水按照“興林、強果、富民”發展思路,突出加快林業生態建設和果品產業建設這兩個重點,全縣累計完成荒山造林14.2589萬畝、封山育林1.8萬畝、補植補造7.4614萬畝、中幼林撫育1.8萬畝,實施穩退耕、強林果、抓項目三大戰略,推進林業生態和果品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術被廣泛用于清水縣三北造林建設中,油松容器苗具有易移動,便于運輸,減少栽植緩苗期,不受季節限制延長造林時間,顯著縮短幼林撫育的年數,提高苗木抗旱性、抗逆性。另外,苗木根系根系發達、不易受到損傷,與母土不分離,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油松已成為退耕還林、三北造林等工程的優勢樹種。經過2015-2018年試驗示范,不斷改進和提高了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術,為今后清水生態林業建設提供優質苗木具有重要意義。
一、選圃址
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水源干凈、交通運輸方便的地塊。
二、做畦床
首先細致整地,整平土壤,然后以東西走向做寬1.2m、高5cm、長度可根據地塊靈活掌握的高畦床,留足步道,便于管理和機械化作業。
三、選容器
選擇塑料薄膜容器、罐盆容器、泥炭杯、無紡布育苗袋等容器,規格為8cm×13.5cm。
四、配基質
基質是容器育苗的關鍵,苗木健壯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均由來自于基質。育油松苗基質要求具有疏松、透氣、保水性好、質地輕、便于搬運等特點。如果在當地可選擇腐熟馬糞、麥粒皮、泥炭土等;如果在林緣區可就近取材,以70%林區腐殖質土+30%圃地土混合。基質使用前7d采用硫酸亞鐵進行消毒處理,以預防苗期病害,保證苗木健壯生長,培育優質壯苗,確保林木成活率和質量。
五、裝基質
經過消毒處理后的基質應及時填裝,容器袋應填充緊實,整齊排放在苗床中,邊排放邊培土圍實,以避免容器倒塌。
六、催種芽
油松種子種皮堅硬,透氣、透水性能差,應在播種前7~10d進行催芽處理。通常采用0.5%高錳酸鉀稀釋液浸泡種子2h,再用45℃左右溫水繼續浸泡,待12~24h后撈出種子,堆放在室內進行層積催芽,溫度控制25℃左右、濕度75%左右,可用濕麻袋或濕草袋覆蓋,每天視種子干濕情況,適當灑溫水1次并進行攪拌。注意觀察,以絕大多數種皮裂口露白時進行播種為佳。經過催芽處理的種子,發芽率高,出苗快,苗床整齊。
七、細播種
油松容器育苗適宜在春季4月中旬~5月中旬人工播種,種粒點播在容器中央,播種量以每個容器袋點播2~3粒種子為佳,以確保出苗率。播后上面覆一層薄土,注意不宜覆得過厚,然后輕輕刮平,適量噴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種子良好生長。幼苗出齊后10d內對缺苗及時補種,以確保苗床出苗量。
八、精管理
出苗前和幼苗生長期應加強苗木水肥管理,準備好棚膜、遮陽網等各種育苗設施,低溫時搭建溫棚,棚內溫度控制在30℃以下,并及時通風。高溫時除去溫棚,注意防止鳥類食種殼損壞幼苗和太陽燒傷幼苗,并視天氣情況采用霧化噴頭適量噴灑,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出苗后,根據幼苗生長狀況,進行適當施肥,以保證幼苗健壯生長所需營養。即在幼苗生長前期,間隔10~15天采用1%尿素稀釋液噴霧1次,共噴2次;幼苗生長后期采用0.2%磷酸二氫鉀稀釋液噴霧,共噴3次,噴水、施肥應注意避免在高溫下進行,苗木進入生長后期立即停止施肥,以促進幼苗充分木質化,提高耐旱性和抗寒能力,保證幼苗安全越冬。有雜草時應及早拔除,除草時避免損傷幼苗和松動根系。
九、防病害
油松容器苗剛出土時為病害多發期,應積極做好預防工作。苗木出土后每隔15~20天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交替噴5次,以預防立枯病、猝倒病、白粉病等苗期病害。高溫高濕期間隔7天噴灑1次,共噴4次,噴藥后及時噴水,以免發生藥害。
十、起壯苗
油松容器苗一般選用2~3年生苗木,可實現出圃造林無緩苗期,就可用于造林綠化工程。起苗前應視容器基質干濕情況澆出圃水1次,使容器苗充分吸水,以保證起苗時容器袋內土球完好無損。出圃苗木要做到隨出圃隨運輸,盡量避免中轉,防止破壞土球,以保證造林成活率,充分發揮容器苗作用。
十一、造優林
容器苗的造林時間可選擇春季3~4月,也可選擇在夏、秋季進行造林,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應做到隨起隨造,用于造林苗木應選擇高度10~20cm、苗齡2~3年生以上的容器苗,起苗前3~5d澆透水,以便于起苗。此外,還應注意在苗木運輸過程中防止苗木遭受損傷。山地塊狀造林栽植坑有穴狀、塊狀、魚鱗坑3種方式,整地規格均為30cm×30cm×30cm,栽植株行距1.5m×2.0m,栽植密度222株/畝。撕裂塑料容器后將苗木放入挖好的坑內,每穴栽植1株(袋),然后覆蓋1層表土,并將苗木扶正并踏實,注意不要將苗木壓倒或傾斜。連續撫育2年,每年撫育1~2次,以防雜草與苗木競爭養分。
十二、育苗技術創新
油松容器育苗在清水縣三北造林、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建設生產當中深受歡迎,不僅可以直接用于造林建設,還可采用容器育苗,大大節約種子的用量,培育周期短,栽植工序簡化, 移植至大田培育成大徑節的油松苗木,并對栽植技術要求不高,易被在工作人員掌握并熟練應用,節省除草及切根假植的費用。通過試驗得知,選擇生態因子相同、地點不同的小班裸根苗栽植和容器苗栽植,容器苗平均成活率達93.5%,而裸根苗平均成活率達72.7%,還更好地服務與鄉村振興戰略生態環境建設和城鄉綠化,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王續彥(1964-)男,甘肅清水人,甘肅省清水縣林業局,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生態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