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彧洋
【摘要】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語文閱讀學習成為語文課程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高中生而言,閱讀不僅是其思維能力培養及科學認知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提升其文學素養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環節,作為一名高中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參與語文閱讀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 語文 閱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78-01
一、前言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閱讀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多數高中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活動呈現被動化的發展趨勢,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機械化的訓練,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在語文考試中獲得高分,這種功利化的閱讀習慣不利于高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為一名高中生,要主動樹立語文閱讀學習意識,結合自身的實際水平及綜合素質創新閱讀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及綜合水平。
二、高中生語文閱讀學習方法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閱讀
目前多數高中生閱讀量少,究其原因為缺乏正確的閱讀意識,為此,作為一名高中生,要樹立正確的閱讀意識,積極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對閱讀感興趣,才會結合自身的需求科學選擇閱讀素材,并通過閱讀充實自己的心靈。對于高中生而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其閱讀興趣的關鍵環節。高中生要堅持時刻閱讀、品質閱讀及快樂閱讀的原則,合理安排時間,有規律的、長期的堅持閱讀。對于高中生而言,要時刻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閱讀活動。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閱讀文本及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學生要正確選擇閱讀材料,主動遠離低俗小說,進行高品質的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水平,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二)提高閱讀的實際質量及效果
在高中生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合理的“保留”或“刪除”部分信息,即結合“輸入”、“輸出”理論,提高閱讀的質量及效果,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1.高中生在進行閱讀之前,要積極“接受”閱讀,努力拉近自身與實際閱讀文本之間的距離,在了解閱讀材料或文章的基本創作背景、寫作技巧等基礎問題的基礎上在展開閱讀。高中生必須認識到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字輸入與輸出過程,學生要加入一定的情感、思維及認知等多重心理因素。學生要結合語文教學的需求合理選擇閱讀材料,將閱讀材料進行整合,構建科學化的閱讀知識體系。高中生要定期對自己學習過的閱讀材料及內容進行回顧與整合,構建自己的文化知識體系,實現閱讀材料的真正“輸入”。
2.在閱讀材料輸入的基礎上,高中生要對第一階段的閱讀材料進行有效的整合,篩選并輸出部分知識,在不斷復習與鞏固的過程中,實現再次的“輸入”,并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將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實現閱讀學習知識的“輸出”。高中生閱讀的最終目標在于積累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水平,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閱讀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并在持續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更新自身的閱讀知識體系。高中生要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鑒賞文本內容,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學習借鑒文章的寫作方式及方法,主動進行創作表達,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輸入”與“輸出”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閱讀材料的創新學習。
(三)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及能力
對于高中生而言,語文閱讀學習是學生個人作為學習的主體自覺的開展的實踐活動,因此,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必須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及能力,督促自己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學習,并制定科學的閱讀學習計劃,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計劃進行學習。每位高中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要注重學生能力及素質的綜合提升。每位高中生要按照自己的語文水平及學習能力探索出科學的閱讀學習模式及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優化閱讀學習模式,在一定的閱讀學習基礎上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為整個高中階段語文學習及未來學習奠定基礎,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 高中語文考試中,閱讀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學素養及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高中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方法,科學選擇閱讀材料,積極主動參與到高中閱讀學習中去,不斷的創新閱讀學習模式及方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孫一加.論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J].中國文藝家,2018(08):266.
[2]李婷婷.讀圖時代高中生語文閱讀生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