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躍
摘 要:我國有悠久的飲食文化,文昌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有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美稱,是受市場廣泛贊譽的本地優質肉用雞。由于其經濟價值,文昌雞養殖場日益增多,但由于養殖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問題,導致文昌雞品質有所下降,對于文昌雞市場產生不利影響。本文在此分析文昌雞養殖技術,希望對提高文昌雞品質、提高經濟效益有所幫助。
關鍵詞:文昌雞;養殖技術;飼喂;日常管理
在海南,文昌雞是本地唯一被國家認定的本地雞種。隨著文昌雞被市場認可、歡迎,如今在海南已經形成相關產業鏈,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科學的養殖方式是提高文昌雞抗病能力、保證文昌雞品質、進一步開拓市場的必要前提。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提高養殖技術對于鞏固、提升養殖場市場地位意義重大。
一、養殖環境要求
養殖場雞舍適合建設在地勢較高、地形平坦、環境相對干燥、有良好通風與光照條件、排水方便、隔離條件好、方便運輸的地方,要遠離工廠、礦場,距離至少要在2000米以上;距離村莊、其他畜牧場1000米以上;距離交通干道500米以上。光照以自然光為主,視情況可酌情采用人工照明。如果是在丘陵山坡建設雞舍,要選擇向陽、坡度平緩、冬暖夏涼的坡地。對于牧養,要選擇無積水、無各類污染物、下滲排水良好的林坡或者是果園、進入休作期的田地等,要求樹木覆蓋率在50%以上,存在一定量的青草生長;如果沒有林區,可以搭設涼棚,放牧區要和糞便堆放區、污水處理區分隔開。
在雞場周圍,出于防疫考慮,需要設1.5~2m高度的圍墻、圍網。為防止外來人員、車輛等帶入病菌,在雞場入口處、生產區入口處必須設消毒池,各個通道也要設人行道、消毒池以及洗手盆,舍門設消毒墊、腳盆。生產區入口位置設消毒室。雞舍要有一定的抗風能力,能夠有效防止鼠類進入、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相鄰雞舍間距大于15m,地面水泥硬化方便清理消毒。育雛舍必須具有足良好保溫效果,通風良好且可以防止鼠類入侵,視情況采用供暖保溫措施確保舍內溫度。
種雞舍四外圍鐵絲網,雞舍要有防寒、降溫設施。種雞可以使用2層或者3層的金屬籠,單籠規格建議40cm×40cm×35cm,籠內可養3只雞。對于肉雞可以用開放式雞舍飼養,外圍鐵絲網、注意防雨防寒。肉雞養殖每平方米20只雞為宜。發現病死雞要及時清理并做無害化處理。
二、種雞飼喂方式
在不同生長期養殖方式也有區別。對于育雛期的文昌雞可以在地面或網上平養,也可以采用籠養方式飼養;生長到育成期后,可繼續采取網上平養或者籠養的方式飼養,也可以開始牧養;待到文昌雞生長到100日齡或者進入產蛋期繼續采用籠養方式。與此同時,也可以視文昌雞周齡大小采用相應飼養方法,例如對于0~5周齡雛雞用雛雞飼料飼養,允許雛雞自由采食;對于6~11周齡的雞喂食中雞期飼料,同樣允許自由采食活動;待到文昌雞達到12~17周齡,開始喂食育成期飼料并且以個體體重、強弱情況進行分群,使文昌雞體重水平符合階段性標準體重;待達到18~21周齡后,開始喂食預產期飼料。達到20周齡的文昌雞開始逐步提升光照時間;達到22周齡的文昌雞喂食產蛋期飼料。如果此階段發現存在個體體重偏輕問題,可以酌情增加喂食量;對于達到23~40周齡的文昌雞要預測產蛋高峰,注意飼料供給,在產蛋率50%左右時,喂食的飼料量要達到峰值;產蛋高峰過后,隨產蛋率下降飼料喂食量同比降低,但每周減少喂食量不能過多,控制在2.3g以內為宜。
三、日常管理
1.育雛期
(1)清理消毒。肉雞的育雛舍和進雛用具設備要做好清理、消毒。采用地面平養方式飼養,每平方米25~50只為宜,每百只雛雞提供兩個5kg容量料桶,1個開食盤以及2.5L飲水器,每60只提供1m食槽。要注意做好保溫措施,可用保溫傘或柴火爐作為熱源。在將雛雞放到育雛舍前,運輸箱中先讓雛雞休息半小時,之后放出,為雛鳥提供飲用水、自由活動2~3h,之后撒料于食盤讓雛鳥采食。
(2)疫病防治。出于預防疫病考慮,飲用水中可添加一些藥物:雛雞進入育雛舍的前三天添加抗菌藥、雛禽開食鹽以及5%葡萄糖,在第4~6天添加復合多維。之后可以視雞群生長情況、環境變化情況、外界及內部疫情、常見疫病等酌情使用相應藥物與營養品進行防治。飲用水要全天供應,不能中斷。飲水槽要求每日一刷,每周消毒。
(3)舍溫控制。在雛雞送入育雛舍前的2~6h要對育雛舍進行加熱升溫,可以根據雛雞在育雛舍內的反應了解舍內溫度合適程度。如果溫度正好,雛雞表現為精神飽滿,積極進食,會以熱源為中心呈輻射狀均勻分布。在雛雞休息時,雞舍安靜無聲,四肢伸展頭伏于地。如果雞舍溫度偏高,雛雞會大量飲水、遠離熱源活動,進食欲望下降。如果舍內溫度較低,雛雞會扎堆分布在熱源附近,進食興致不高,雞舍常有叫聲。
另外,使用開放式雞舍飼養要注意通風換氣,通常可以通過開門窗的辦法實現,不過也要注意防止室外冷空氣直入影響雛雞健康。可以設過道使冷風先通過過道再進入雞舍,也可以在門口掛門簾。雞舍入口要設消毒池,飼喂用具注意清理、消毒,和養雞沒有關系的附近雜草以及其他物品要及時清除,保持場地平整、干燥,防止蚊蟲滋生也要注意阻擋鳥類、鼠類。
2.育成期
在進入育成期后,牧養方式飼養的肉雞每千只要提供50~60平米的雞舍內活動空間,每百只提供5kg料桶與4.5L飲水器各一個。放牧飼養要確保全天飲用水供應不斷,讓肉雞自由采食自然界食物。每天清潔雞舍、每周做好消毒。為了有效提高肉雞抗病能力,需要定期補充一些營養品,例如多維素以及礦物質等。要根據當地常見疫病、當前疫情、雞齡大小、環境氣候等投喂預防性藥物。要視當地氣候變化情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雞舍必須遠離噪音以及其他會對雞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的應激因素。通常肉雞達到30日齡后可于白天進行放牧飼養,不過也要注意天氣情況。
3.育肥期
經過120的放牧飼養后上籠飼養1-2月即可育肥,處于育肥期的文昌雞體重在1.4~1.7kg。育肥期每平方米籠養12~15只,如果使用40cm×40cm×4cm方籠,每籠容納3只雞。為防止中暑并提供良好遮光效果,雞舍最好設在樹蔭下。
每8~10只雞用1m食槽,飼料主要用番薯、花生餅、米糠等,另加10%大米與少量豬油、0.1%食鹽。所有飼料需要先煮熟、攪拌后趁熱喂食,濕度以手握飼料出現少量滴水為宜。每天早、晚各投食一次,每只投喂80g干料的飼料量。
參考文獻:
[1] 吳多佩. 提高海南文昌雞育肥效益的策略[J]. 當代畜牧, 2016(8):59-60.
[2] 邢漫萍, 楊少雄, 林大捷. 運輸性應激對文昌雞生理指標的影響[J]. 家禽科學, 2016(4):9-10.
[3] 鐘紅安, 王光琴, 杜炳旺. 文昌雞的生長發育及肉用性能測定報告[J]. 當代畜牧, 2017(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