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壯 李紹武 周祖偉



摘 要:“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而機械化的實現條件是規模化、標準化。全國的煙葉生產76.5%在山區丘陵。貴州省多山少壩,機械化率只有28.5%,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日趨尖銳。如何加快實現貴州山區煙葉生產的機械化進程,尤為重要。
關鍵詞:煙草;煙草機械;機械化;山地
2018年貴州省煙葉生產實現收購煙葉403.4萬擔,上等煙比例達63.7%,同比提高13.7個百分點;煙葉擔均價1327.9元,同比增加144.76元;畝均收入3606元(含補貼),同比增加659元;煙農戶均收入9.51萬元,同比增加2.39萬元,煙葉等級結構、收購均價、畝均產值、戶均收入大幅增長,為歷年來最好水平。貴州全省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壩地較少。山地面積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1.7%,丘陵面積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8%;煙葉生產環節本就很多,加之貴州地區復雜的地貌,造成了目前煙葉生產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用工多、用工貴、用工難;而另一方面機械化程度低、機械化進程慢。這看似矛盾的問題存在著根源性的原因。
一、現存煙草機械產品類別
1.現存煙草機械產品類別
由于地形限制,貴州省保有的煙草機械以山地微耕系列產品為主,少量中大型犁耕類農機具為輔。所有農機具產品種類集中在土壤耕作機械、植保、施肥三大類,植株管理、收獲及后續處理產品幾乎空白。
微耕系列產品細分品類較多,總體呈現單一專業功能化和一機多用,可組合、可拆分兩大特性。中大型犁耕類農機具僅在地勢條件較好的煙田得以應用,承擔犁翻等重負荷作業。
具體產品統計如下表:
2.煙草種植過程中機械的實際應用情況
煙草種植過程中機械的實際應用情況調查如下表:
3.煙草機械應用中的問題
統計煙草機械應用中的實際問題如下表:
上表是對調研內容的總結和概括,實際受訪用戶所持觀點不一,以上是對主流意見的匯總。
4.煙草種植從業人員對煙草機械產品的訴求
走訪鳳崗合作社、遵義縣公司,匯總并反饋需求。并未得到明確開發或引進需要的答復。調研中得到的大多是感性描述,缺少具體指標衡量。如:微耕機馬力小沒勁、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機械太重;上高香(培土)不到位;覆膜機太重等等。
二、機械化進程面臨的困境
1.目標不明
通過調研,能夠了解目前煙區的機械化應用程度。但調研中的產品需求與其說是設計輸入,不如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一個產品的開發必須要搞清楚: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實現何種功能?達到何種效果?帶來的多大的經濟效益?等等,但目前仍是模糊的。
2.動力不足
(1)使用主體意愿不強
①煙農選擇余地大。隨城鎮化進度、農村經濟多樣化、新型農村經濟體等因素的深度影響,農民的創收方式,收入構成都日趨多樣。傳統的農業種植,收入低、勞動強度大、耗費時間長,對農民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煙農同樣有眾多創收的途徑可選,煙草種植只是選擇之一。②傳統小農經濟局限。小農經濟的主要兩大特點是:一是在小塊土地上使用落后的工具進行分散經營; 二是生產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弱; 因此,散戶煙農對生產效率的追求不敏感也不苛刻。
(2)制造商無的放矢。煙草機械屬于農用機械的分支,雖然主要功能需求相同,但也有必須專門滿足的農藝需求。但因種植效果評判標準缺乏量化依據,雖然制造商和有創意的煙農不斷為煙草種植打造新產品,品種繁多、樣式各異的煙草機械產品在實際生產中卻鮮有普及應用。各地煙草機械應用各成一套,各執己見,如各地方言一般難以調和。而與此同時,煙農的認識和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面對如此一個復雜、多變的市場,大多制造商采取的是觀望和伺機而動的策略。
(3)合作社心有余而力不足。合作社是一個經營主體,雖然在種植成本、種植效率、種植效果等方面的追求與煙農一致,但卻不是使用和改進者。合作社對經營結果負責,但生產主體依然是煙農。因此合作社無法獲得最本質的煙草機械化需求,也無法將訴求轉化為產品應用于生產。
(4)煙草公司深謀遠慮卻難覓東風。煙草公司對于煙草種植現在所面臨的所有困境和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阻礙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長遠的規劃。煙草公司在資源調配、政策制定、技術支持、風險管控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引導和落實能力。但如何實現煙草種植的機械化,將其與大農業的快車道鏈接,形成市場化的良性循環,仍然需要整合諸多因素。
三、出路與方法淺析
1.目標具象化
為提高煙葉生產的機械化進程,保障產品的有效性和推廣效果,必須追本溯源,獲得最真實、最具象化的設計輸入。根據貴州省的實際情況和我公司的能力特點,建議分步實施:
(1)中長期研發系統的建立。一方面,煙草種植中,承擔實際操作的個體煙農由于自身限制,不能引導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設計思路及應用賴以生存的土壤又是實際操作。因此考慮需要一種新型操作者,其自身必須具備引導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能力。借鑒工業生產的成功經驗,建議將經營者和與生產者的身份進行統一,組建“煙草機械化種植工廠”(以下簡稱工廠)。以社會組織自行籌建(簽長期合同)、一拖煙機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煙草公司政策支持的方式組建。
煙草公司搭建平臺,設立多個直屬工廠,工廠化運作;從經營結果(成品產量、品質)和經營過程(用工量、用工成本的下降、生產效率提升)兩方面進行政策引導。設立關鍵指標的獎勵額度,各工廠賽馬,產品需求自提自用(一拖煙機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工廠需支付一定比例產品費用),能者多得。引導各工廠算清經濟賬、算細賬,自愿、自主的推進煙草種植的高效化。煙草種植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將水到渠成。形成的一套方法和設備,在煙草機械化種植工廠兩大經營指標有目共睹之時,將不脛而走,星火燎原。
煙草機械化種植工廠的模式有望改變目前煙草種植中煙農流失的危機。煙草機械化種植工廠改變了煙農與煙草的關系,從收購到聘任,從農民到工人,煙農可以獲得在外務工同等(條件可能更好:就近)的利益。與此同時,工廠招聘的是工人,面向的群體更為廣闊,用人的標準和生產人員的結構也可以根據運營情況進行優化。
(2)短期項目快速上馬。煙草公司征集各煙區非標準化生產的優秀改進產品,選取具有推廣意義的典型產品交由一拖煙機公司進行標準化生產。一拖煙機公司負責按計劃和要求進行樣機的制備,煙草公司負責新產品的驗收和后續采購計劃的制定。
2.激發鏈條上所有單元的活力
按上述設想,將現煙草種植中,煙草公司、合作社、種煙大戶、個體煙農、制造商等散亂因素,整合成一條互相關聯、緊密合作的新的產業鏈。
(1)煙草機械化種植工廠的激勵建議。經營結果達標獎勵+畝均經營結果占比獎勵+畝均經營過程指標占比獎勵
(2)制造商的激勵建議。研發風險共同承擔+各產品獨立成項,完結及時付款+新產品獨家供貨總額保障。
四、結語
1959年毛主席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的論斷。實現農業的機械化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煙草對我國稅收的支持極為重要,作為農業生產中的一環,機械化與規模化將是煙葉生產的必經之路。未來職業農民與工人的界限也將逐步模糊,工廠式生產成為常態,煙葉的生產將迎來新的高效率、高品質、高利潤時代。
參考文獻:
[1]黃波, 探析山區半山區煙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G].現代園藝出版社,2014,(12):227-228.
[2]姜福東,畜牧與飼料科學[M].中國林業出社,2009,30(2):97-99.
作者簡介:馬玉壯(1986-)男,滿族,籍貫遼寧鞍山,研究生,職務設計員,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煙草種植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