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香 賈秀珍
摘 要:本文根據曲麻萊縣氣象觀測資料和氣候災情資料,分析探討了曲麻萊縣干旱、雪災、洪澇、大風、霜凍等主要氣象災害的特征及影響,最后給出了幾點防災減災對策,以供相關部門參考借鑒。
關鍵詞:氣象災害;特征;影響;應對措施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西南部,處于青海省玉樹州北部,為青海省乃至中國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黃河源頭第一個藏族聚居的純牧業縣。黃河發源于麻多鄉約古宗列,長江北源亦發源于曲麻萊縣,是我國南北兩大水系的重要水源涵養區之一。曲麻萊縣東南與玉樹州稱多縣為鄰,東北與果洛州瑪多縣接壤,西接青藏線與可可西里相連,北以昆侖山脈與海西州格爾木市和都蘭縣分界,南依通天河與玉樹州玉樹市、治多縣隔江相望。曲麻萊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而牧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曲麻萊縣不斷深化對畜牧業基礎地位的認識,牢牢把握發展生態畜牧業主線,加大資金投入,在狠抓人工種草、良種繁育、示范點建設、定居點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促進牧業提質增效。但是,曲麻萊縣屬典型的高原高寒氣候。主要特點是高寒缺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分冷暖兩季,冷季長達七八個月,暖季只有四五個月,氣候干燥。受曲麻萊縣特殊的地理區域位置以及氣候的影響,曲麻萊縣干旱、雪災、洪澇、大風、霜凍等氣象災害頻繁發生,這些氣象災害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牧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還對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所以,分析曲麻萊縣主要氣象災害特征及影響,對于防御氣象災害,推動當地牧業經濟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曲麻萊縣氣象災害特征及影響
1.干旱。干旱是對曲麻萊縣十分嚴重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現,其具備涉及范圍廣、災情嚴重以及危害性大等特征。干旱發生的年份,會導致天然牧草的返青期以及人工種植牧草的播種、出苗期有所延遲,致使青草期縮短。牧草返青期時間的縮短,制約了牧草的生長,對牧草的品質以及產量均產生極大影響。初夏時節若出現干旱,勢必會對剛返青的牧草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牲畜補飼受阻,對成畜?;?、仔畜繁活構成威脅,不利于牲畜的長膘,進而影響牧業經濟的收入。
2.雪災。由于曲麻萊縣屬于高原高寒氣候,所以降雪天氣較多,降雪初日通常是8月中、下旬,降雪中日通常是次年7月中、下旬,曲麻萊縣降雪初終間日數為340-360d,年降雪日數為150-185d,積雪初終日為294-340d,年積雪日數為84-147d。曲麻萊縣雪災出現頻率較高,幾乎每年均因為雪災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例如1999年10月17日至25日,曲麻萊縣出現大范圍降雪,曲麻萊縣的秋智鄉、曲麻河鄉、吐格鄉和麻多鄉、巴干鄉、東風鄉的部分地區積雪30-35cm,局部地區陰坡、山谷積雪達35-50cm。該次降雪過程中導致大量牲畜被大雪圍困,牲畜死亡嚴重;部分群眾的帳房被雪壓壞,雪盲、凍傷手腳等現象不斷發生,藥品、口糧短缺。由于大部分草場被積雪蓋,給當地農牧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特別嚴重的困難。2019年1月24日青海玉樹州出現大范圍降雪,降雪中心曲麻萊縣在短短5個小時降雪量達到了6.4mm,積雪深度10cm。由于當地氣溫偏低,加之降雪的與緣故,入夜之后的氣溫迅速降至-20℃,積雪不易融化,導致曲麻萊周邊的草場和公路被積雪完全覆蓋,牛羊無法采食,路面積雪結冰現象嚴重,對車輛出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3.洪澇。局地大到暴雨天氣時常會引發洪澇災害,這也成為曲麻萊縣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曲麻萊縣每年的夏季降水較為集中,該時間段暴雨天氣發生頻率較大,極易產生洪澇災害,給當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例如2013年7月7月12日,曲麻萊縣麻多鄉境內出現強降雨天氣,致使山洪暴發,郭陽二社龍曲河河水猛漲,導致2人溺水死亡。
4.大風。大風是曲麻萊縣的一種主要氣象災害,經常會給當地牧業經濟造成極大的危害。受曲麻萊縣地形地貌的影響,大風日數較多,年平均為50~100d,每年主要出現在冬春季節。大風破壞性較強,會剝蝕土壤,刮走沃土,導致草場沙化,植被退化,幼畜以及瘦弱的牲畜出現大量死傷,給牧業生產造成極大損失。
5.霜凍。所謂霜凍主要指的是春末秋初季節,因為冷空氣活動等原因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的氣溫驟降到0℃以下,植物體原生質受到破壞,導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天氣現象。曲麻萊縣無霜期較短,霜凍天氣出現概率較高,有的時候甚至在夏季也會出現霜凍天氣。通常情況下,曲麻萊縣霜凍包括三類:其一為平流霜凍,一般出現于每年4-5月份,當氣溫升至10℃以后,突然出現0~10℃的降溫,使作物、牧草受到凍害;其二為輻射霜凍,曲麻萊縣地處高原,空氣稀薄,晝夜溫差較大,易出現霜凍;其三為混合霜凍,一般發生在6-8月份,不利于牧草的生長。
二、防災減災對策
1.定期開展氣象科普宣傳活動。曲麻萊縣應將氣象科普宣傳作為防災減的一部分,注重宣傳的規范化以及常態化。為確保宣傳的實效性,要構建可操作的宣傳效果評價機制。充分借助于各類宣傳方式,深入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不斷提高牧民的氣象文化素質,增強曲麻萊縣群眾科學使用氣象知識合理避險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
2.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體系。氣象部門要加強曲麻萊縣氣候變化的監測以及研究工作,并根據當地氣候變化規律,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體系。重點加強偏遠農村、牧區、山區等區域的預警信息傳播以及接收能力建設,發揮各類應急信息員隊伍作用,通過多途徑以及多手段及時向政府部門以及當地牧民發布干旱、雪災、洪澇、大風、霜凍等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使人們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御災害。
3.實行聯合防災減災機制。氣象部門、畜牧業部門、水利部門等部門之間要密切配合,趨利避害,著重做好氣象災害信息的共享工作,從而牧業生產、交通運輸等方面提供信息指導依據。在氣象災害來臨前,各部門需要共同組成一支災害防御隊伍,依據實際的氣象災害情況提供出科學合理的災害應對措施,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水平,盡可能降低災害造成的各項損失。
三、結語
綜上所述,曲麻萊縣主要氣象災害包括干旱、雪災、洪澇、大風、霜凍等,這些氣象災害均具備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和危害性大等特征,幾乎每年均會給曲麻萊縣牧業生產以及群眾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困難。所以,曲麻萊縣應該積極采取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措施,趨利避害,最大限度減輕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推動曲麻萊縣牧業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姜曉芳,王補生,李俊有,等.赤峰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3):103.
[2]馬曉虹,宋理明,何彩青,等.青海省海北州氣象災害分布特征[J].青海科技,2005(5).
作者簡介:張玉香(1988-)女,漢族,青海省互助縣人,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綜合業務觀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