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生產過程中受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大,會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本文結合駐馬店市農業生產實際,在分析駐馬店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同時,給出了幾點農業防災減災措施,以促進農作物高產豐收,增強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
關鍵詞:氣象災害;作物產量;影響;防御對策
駐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素有“中原糧倉”、“豫南油庫”和“芝麻王國”之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境內氣象災害頻繁出現,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不斷加重。因此,分析駐馬店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出現規律和影響程度,對于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確保當地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駐馬店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干旱。干旱是長期無降水或降水量嚴重偏少,使得空氣極為干燥、土壤缺水,導致農作物體內出現水分虧缺,阻礙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最終影響農作物產量或品質的氣象災害。駐馬店市干旱災害在春季和夏季出現頻率較高,對農作物的影響較為嚴重。若干旱災害出現在春季,此時恰好是駐馬店越冬農作物返青、生長、發育季節,若降水量減少,就會引發干旱,降低農作物產量;若干旱災害出現在夏季,此時駐馬店溫度較高,會加劇空氣中水分的蒸發速率,干旱會使土壤缺水嚴重,幾乎不能滿足玉米生長發育中對水分的需求,極易引發玉米枯萎,會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
2.暴雨洪澇。暴雨是指24h降水量達50mm或以上的強降水。駐馬店市季風氣候明顯,降水具有時空分布不均,年際間降水差異較大的特征。其中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別是7-8月份出現暴雨洪澇的概率較大。如果是持續性的大范圍降雨或遇到短時間的暴雨都可能導致農田大量積水而不能及時排出,或者造成河水快速暴漲等現象都極有可能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洪澇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暴雨洪澇會破壞土壤結構,將農作物莖稈折斷;若農作物被淹,土壤內氧氣供應不足,對于農作物根系的生長極為不利,極易出現爛根,影響農作物新陳代謝的進行;農作物長期生長在陰濕環境中,極易滋生病蟲害,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嚴重的洪澇災害會直接導致農作物絕收,洪澇災害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
3.冰雹。冰雹災害是一種局地性強、季風性明顯、來勢兇猛、持續時間短的氣象災害,其在出現的過程中往往伴隨有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常給農業生產,特別是對豐收在望農作物的危害極為嚴重。因冰雹從高空下落,會造成農作物葉子、果實等遭受損傷。冰雹大小對農作物的危害程度不盡相同,若冰雹很大,很重,對農作物的危害程度也隨之增加;若冰雹天氣持續時間較長,對農作物的危害越嚴重。冰雹在損傷農作物的同時,還會加大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
4.霜凍。霜凍是指春末和秋初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因冷空氣入侵,使得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溫度下降到0℃以下,使得作物受害或死亡的低溫災害。駐馬店農業生產過程中受霜凍的危害較為嚴重,是僅次于干旱和冰雹的氣象災害。駐馬店霜凍災害出現的過程中對糧食作物、果樹、蔬菜、經濟作物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針對初霜凍提前的年份,蔬菜瓜果受其的危害最為嚴重;晚霜凍推遲的年份則會延緩喜溫作物苗期時間,同時還會影響果實開花量,使得農作物出現死亡,降低了作物產量和品質。
二、駐馬店市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對策
1.增強氣象預報預警水平。駐馬店市氣象部門應加大對氣象設備的投資力度,盡快建立起同氣象設備相關的檢修、維護機制,并增強其的科學性水平,始終確保氣象設備保持在最佳工作狀態,以增強對天氣現象的觀測水平、分析水平。除此之外,還應不定期組織氣象工作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工作,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具備快速分析、預測氣象信息的能力,不斷提升氣象預報預警水平。
2.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在現代化的數值天氣預報基礎上,盡快建立起中短期預報、短時天氣預報預警、農業氣象、地質災害、短時氣候預測等不同種類的專業預報系統,以進一步提升短期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預警水平。與此同時,駐馬店氣象部門應加強與農業、水利等部門間的溝通協作,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制定并發布病蟲害氣象等級、交通氣象等專業氣象預報,還要詳細發布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限度的避免或者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3.做好農業氣象服務。農村是防御氣象災害的薄弱地區,也是受氣象災害最為嚴重的區域,應盡快建立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和農業部門應聯合開展農事作業指導,以進一步拓展和延伸農業氣象服務;同時還要加大人工影響天氣資金投入力度,以便于人工增雨、人工消雹等作業的順利開展。
4.不同類型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1)干旱災害防御措施。應結合駐馬店農業生產實際,積極調整農作物布局,優先選用耐旱性能強的作物;將滴灌和灌溉進行結合,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以改善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加大空中云水資源開發,在有利的天氣形勢下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2)暴雨洪澇防御措施。農民應及時收看本地區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暴雨天氣出現之前,及時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做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檢查和維修;及時對房屋農舍進行維護,避免因暴雨充灌導致圍墻、房屋坍塌;若田間出現積水應第一時間排除,并將搶收工作做好,防止農作物被淹;人們應有意識避開容易出現山體滑坡、山洪及泥石流的危險區域。
(3)冰雹災害防御措施。冰雹災害出現時,應及時搶收成熟的農作物。在冰雹多發區內,應適當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改善當地的地貌條件,以破壞雹云形成的條件。在冰雹多發季節,農民在田間勞作時應配備相應的安全防雹工具。氣象部門應在冰雹天氣出現前開展人工防雹作業,以降低冰雹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4)霜凍災害防御措施。應確保整地和播種質量,積極培育壯苗越冬;優先選用耐寒能力強的農作物品種,對農作物進行合理布局,結合農作物的春化特征,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將灌水、中耕保墑、填壓防凍進行結合;增施磷肥、鉀肥,為確保農作物安全越冬,應做好覆蓋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氣象災害在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中無法避免,人類也無法全方位對其進行精確預測和預報,更不能控制自然災害的發生。因此,在與氣象災害斗爭的過程中,氣象部門應將氣象為農服務的職能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農業生產特性進行全面把握,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宋欣,王曉立.濰坊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238-239,256.
[2]白玉潔,段?;?,侯學源.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6):9931-9935.
作者簡介:趙碧珂(1987-)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業務科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