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本文以網絡新興詞為研究對象,從語音、語法、語義、語用等多個維度進行分類梳理,總結網絡新興詞的構詞方式,再從隱喻的角度出發,討論本文所列舉的網絡新興詞的衍生機制,對網絡新興詞的成因做出一定的解釋。
關鍵詞:網絡新興詞;特征分析;衍生機制
關于網絡新興詞的定義,本文采納熊一民(2014)、王海英(2015)等前人研究的觀點,將網絡新詞限定為狹義的網絡語言,具體指有一定的網絡用戶群體在論壇、聊天室等網絡虛擬空間創造并大量使用的具有專業性和高頻率性等特色的網絡新詞語。
由于網絡媒介主要用于傳遞信息、人際交往,語言需負載可直接交流的信息,大部分網絡新詞可通過字面意思推導出來,如“杠精”、“尬聊”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絡新興詞算是現代漢語傳統詞匯系統的“旁逸斜出”,是傳統詞匯的變異形式,只不過現在還處在傳統詞匯群體的邊緣地帶。
一、網絡新興詞的分類
(一)語音、語法層面
語音層面,新興網絡詞的音節形式有雙音節式和多音節式。雙音節形式如“錦鯉”、“佛系”,三音節形式如“白蓮花”、“海螺人”;四音節形式如“人生闌尾”、“預數臨瘋”;而五音節形式的詞還具備一定的“詞語?!碧卣?,如“XX式YY”(“后臺式暗戀”“自殺式單身”“文盲式追星”),因為具備一定的能產性,這一類詞在社交媒體中還在不斷衍生。
語法層面,新興網絡詞的內部構成大多為復合法構詞,屬偏正結構,大致可分為定中式偏正復合詞和狀中式偏正復合詞。屬于前者的網絡新興詞多用來形容人,如“牧馬人”、“海螺人”;屬于后者的網絡新興詞數量較多,如“自殺式單身”、“慢性炸”、“美德胖”。
(二)語義層面
語義表達層面,筆者將收集到的屬于偏正結構的網絡新興詞分為語義前落(語義表達的重點在前)和語義后落(語義表達的重點在后)兩類。試舉幾例:
A.語義前落:
推銷員式朋友、牧馬人、滑坡式許愿……
B.語義后落:
慢性炸、懂事崩、美德胖、精致窮……
從語義功能來看,以上這些網絡新興詞的語義功能更多的是傳遞一種行為動作或現代人的心理、情緒狀態。其中語義前落的詞,多強調前半部分的表達,如“滑坡式許愿”的“滑坡式”著重表達出一種無奈的情緒。語義后落的詞,語義功能著重于傳遞行為動作的必然發生或狀態的持續,如“慢性炸”、“懂事崩”、“美德胖”、“精致窮”等。
(三)語用方面
部分網絡新興詞需放置在一定的語境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加生動地傳遞出所想要表達的含義。如“電閘人”一詞多描寫校園中的學生生活?!安遏~達人”形容上班時間嚴重偷懶的人,有“工作兩小時,摸魚十來筐”的揶揄,將其置于上班族的工作語境中,對某種工作狀態的形容尤其生動,令人忍俊不禁。
二、網絡新興詞的構詞方式
(一)“詞語?!睒嬙~
“詞語?!钡母拍钣衫钣蠲?002年在《語法研究錄》一書中提出,指新詞產生的模板由具有類標記作用的不變“模標”和待填充的可變“模槽”兩部分構成。模標類似于泛化的類詞綴,意義和位置基本固定;模槽則類似于詞根,指一系列具有獨立意義的語素或詞語。“詞語?!本哂邢喈數哪墚a性和開放性,在網絡新興詞中,利用“詞語?!睒嬙~的例子不勝枚舉,如“X精”(“戲精”“杠精”)、“XX式YY”(“龍套式生存”“進度條式起床”)。
(二)諧音/仿擬構詞
在表達新奇之意時,網絡新興詞通常會采取諧音的方法。如“負薪漢”諧音“負心漢”;“起床棄”諧音“起床氣”,置換語素后表達的意義為:形容每天早晨因起不了床而產生放棄上班、放棄上學的念頭。
仿擬構詞這一構詞法在現代漢語發展歷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過去從“家庭婦女”仿擬出“家庭婦男”。在網絡新興詞中,仿擬構詞也有如從“龍的傳人”仿擬出的“猴的傳人”,從“先發制人”仿擬出的“先花制人”等等。
(三)舊詞賦新義
不同于其他網絡新興詞,由于這一類舊詞的語義仍然存在,通常需要放置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二次解釋。然而正是由于和舊詞本意的相距甚遠,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當下的網絡新興詞中數量也逐漸增多,試舉幾例:
a.回憶殺:回憶起自己曾經某個尷尬的時刻恨不得自殺。
b.一望無際:一眼看去,望不到發際線。
c.三不沾: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跟愛情、知識、金錢都不沾邊。
三、網絡新興詞的衍生機制
要解釋網絡新興詞的產生,我們可以從語言的類推機制、經濟機制等方面入手,但同時網絡新興詞中也存在著大量的隱喻表達現象。陸儉明先生對“隱喻”做了十分充分的解釋,認為“把一個領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個領域,或者說是從一個認知域(源域)向另一個認知域(目的域)‘投射的認知方式就是‘隱喻。”網絡新興詞的隱喻表達非常常見,如“咸魚癱”、“人形蚊香”、“錦鯉”等。
法國思想家保羅·利科(Paul Ricoeur)認為不同事物間的相似性是隱喻的一種“紐帶”,在隱喻中起核心作用。在常識看來不相干的東西之間被建立起一種“親緣關系”(kinship),形成一種“范疇錯置”。在這種有意識的錯置下,原來的分類秩序被打破,重新建立了新的聯系,類似于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理論中Frame A與Frame B整合時出現Emergent structure?!胺懂犲e置”下的新興詞語也會衍生出新的意義,如“陽光宅”:“陽光”多形容人的精神狀態積極向上,“宅”卻帶有一定消極意義,當把關于“陽光”的認知投射到“宅”上,又能夠讓人體會到雖然生活比較單調,但對世界仍然抱有極大的好奇心的心理狀態,表達出了現代人盡管面對多重壓力仍希望積極生活的愿景。
恩斯特·卡西爾(1985)曾指出“人是符號的動物”,人在很大程度上靠語言符號來把握事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絡新興詞的誕生是作為符號動物的人類在認知邊界得以擴展時為滿足自身交際需要而建構的符號體系,也是人類認知活動與創造活動的確認。在這一類詞生成的過程中,語素仍是傳統的語素,但意義有賴于認知主體的內省式包裝。
四、結論與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網絡上的新詞新語,在交際的普遍意義上還欠缺“火候”。但不可否認任何“傳統詞匯”都是由“新詞新語”逐漸凝固后轉化而來,二者之間的界線并非涇渭分明,如在飯圈用語中的“C位”已被許多話語體系吸收,在社會運用中已較為常見。
通過對部分網絡新興詞的多維描寫,可以看出網絡新興詞在結構方面毋庸置疑地仍處在傳統的語法框架下,體現了語言系統中語法平面的相對穩固性。網絡新興詞的“新”主要體現在通過“詞語模”構詞、舊詞賦新義等方法進行意義上的更新和重置。本文嘗試對當下社會新詞新語不斷滋生且衍生速度愈加迅速的現象予以回應,同時,筆者也認為從隱喻出發來分析當下新詞新語的出現具有非常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代宗艷.當代網絡新詞“佛系”的功用與形成[J].語言文字應用,2018(03):87-96.
[2]周純梅.“囧”的多角度分析[J].中國文字研究,2018(01):163-168.
[3]賈晶.認知理論視域下網絡新詞造詞方式及生成機制解析——以2012—2017年網絡新詞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3):59-60.
[4]李雪嬌.諧音類網絡新詞的語法隱喻觀[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1.
[5]涂加勝.也說“又雙叒叕”[J].語文建設,2018(14):55-56.
[6]陸儉明.隱喻、轉喻散議[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32(01):44-50.
[7]周建民,熊一民.最新網絡交際用語辭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