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無時無刻不在反映著社會存在,時尚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折射著社會情境。而電影中的時尚便是推敲當下社會心理的一種極其便利的素材。由于實際生活中的觀眾往往具有一定的階段性、階層性和時代性,其政治傾向、人生理想、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也各不相同,故而就會構成不同的社會利益群體。這些群體既有某些共同的社會心理特征,又有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征。對于那些凝聚了各種社會心理關注點的影片,對于那些在社會各階層中激起較大反響的影片,固然應該給予較高評價;但對于那些較深刻地反映了某一社會利益群體觀眾的心理趨向和審美理想的影片,也不應該忽視其價值和成就。
熱門商業片《北京遇上西雅圖》吸引了眾多中青年觀眾去影院觀看。然而這部浪漫愛情喜劇在短短的兩小時內囊括了一連串飽受時下爭議的話題。女主角文佳佳未婚先孕,還要冒險花大價錢去美國生子,孩子的生父還是已婚富豪。男主角Frank已經離婚,但考慮到女兒年紀還小,夫妻倆依然生活在一起給孩子制造家庭假象。而那個非法的月子中心里還住著借精生子的女同性戀和漂洋過海就為生二胎的糟糠妻。
這個故事縮影了時下很多人的生活狀態。女主角代表青年人,因愛而走入性,因性而得子。為了讓孩子名正言順出生,在情人的資金支持下奔赴異國待產。男主角代表中年人,辭掉國內優厚的工作,隨女強人妻子到美國,過上了外人看似吃軟飯的生活,離婚后夫妻仍生活在一起,也始終沒有告訴女兒實情,男主角后來還大方去參加前妻的婚禮。月子中心的所有者代表老年人,在自家屋檐下經營著某分行當,對自己的女兒嫁給帶孩子的離婚黑人男子感到心酸,但也不至于翻臉,仍用愛心接納現實,并在自己女兒懷孕后拋下這份買賣,只為讓身懷六甲的女兒喝上幾個月媽媽煲的湯。而不容忽視的是男主角的女兒代表了少年,她好動也好學,中英文都說的流利,會耍心機但又懂得維權。而難倒她的事便是“情竇”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開,未來臨的青春期是她憧憬的,又是她畏懼的。片中也反映了人情感上永恒的追求。寧愿拋棄故鄉也要去異國當大池塘里的小蝦米,寧愿放棄鐘愛的事業也要為了家庭而犧牲小我,寧愿不要榮華富貴也要等真心真愛的人出現。而與這幾個“寧愿”相對立的是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
顯然,我們不可能要求每部影片都成為凝聚著各種社會心理關注點的作品,也不可能要求每部影片都能吸引各個階層大量的觀眾群。因為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熟悉程度和感受程度有差異,所選擇的藝術表現角度也各有不同,再加上創作時要受到一定題材范圍的限制,故而,若要影片所概括的社會內容能涉及到各個階層的觀眾群都關心的、感興趣的問題,以此產生轟動效應是比較困難的。對此,批評家自然不應苛求。一般來說,思想內容深刻、藝術質量高的影片,總會贏得大多數觀眾之青睞,產生“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某高校大四男生在互聯網上對《北京遇上西雅圖》這種浪漫救贖強烈抨擊如下:
在看到文佳佳和醫生戀戀不舍地道別時,影院里很多人都哭了,但是我的第一反應卻是:老鐘戴綠帽子了。
看完這個片子之后,我想到了一個段子,段子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一對小情侶,男的在國內,女的出國留學了。在女的出國留學的這段時間內,男的天天給女的打電話,天天祈禱她能平安歸來,結果最后女的卻跟一個國外追求她的男孩好了,理由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只有他出現在我身邊,而不是你。”云云。
這個段子和這部電影情節是如此相像,只不過屌絲男變成了可能是胖富老的老鐘,外國高富帥變成了溫柔體貼的醫生。
但是,就算故事的性質變成了屌絲逆襲,就應該背叛責任嗎?
誠然,對于老鐘而言,他也是婚姻的背叛者,但是單從文佳佳和老鐘的愛情,婚姻來看,文佳佳又何嘗不是另一個老鐘?
責任是對等的。別說男女不一樣,“男女平等”,女權主義者說的。
然而男女平等并非僅僅是一個口號,相反它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倡導男女平等是對人權的尊重,即主張將女性看成是與男性平等的人,認為女性應該與男性享有平等的權利,包括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教育、就業、參政等)和家庭生活的各個方而(如生產、生活、生育和休閑娛樂)。在尊重權利的基礎上,主張男女平等就是要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模式。男女平等的核心內涵就女的權利和機會平等。換句話說,在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男女兩性是否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參與其中,是男女平等是否實現的具體體現。男女平等意味著將社會中的男女兩性作為平等的人予以尊重,反對任何性別偏見和歧視,體現公平、公正、平等的社會價值觀。只有將男女兩性看作獨立、自主的人,才談人格、尊嚴、權利的平等。男女平等反對傳統的“夫貴妻榮”觀念,認為女性獲得社會尊重和成就感的根本途徑是作為獨立、自主的人的努力,而不是依附于丈夫的榮耀。
此外,大眾傳媒對女性的物化、商品化、客體化等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男女兩性在民主參政權利、法律地位、經濟地位、文化意識形態、社會分工、受教育權利等方面的發展還存在明顯差距,婦女發展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占人口半數的女性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性別歧視。而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重新配置導致了新的社會分層和性別利益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