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 王全寶 霍思伊
“減稅降費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說出2019年減稅降費總規模預期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務實”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特點。在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重點領域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量化的指標。
“實際上,《政府工作報告》對社會上反映的一些問題,是不回避的?!薄墩ぷ鲌蟾妗菲鸩萁M成員、國研室信息司副司長馬志剛說。
“我相信群眾感受是貼切的,真實的。政府的努力也是真心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研室宏觀司司長肖炎舜也表達了相同的感受,“如果制定一個政策,老百姓沒有感受到的話,是不會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p>
而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政策的效果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切實讓企業感受到”等提法多次出現在報告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GDP增長的預期目標被設定在6%~6.5%區間內,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第二次將GDP增長目標設定為區間形式。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認為,選擇區間性的預期目標或有三層含義,一是中央對整個經濟發展面臨的復雜局勢或是風險挑戰,已經有了更多的心理準備,即使經濟增長出現下行,也留出了余地。
二是留出一個區間,有助于更好地在實際工作中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不再要求將經濟增長推得過高,而是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更好地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長遠的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好的基礎。
三是明確了經濟增長的容忍度,即使到了6%,按照測算,到2020年,也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民經濟翻番的奮斗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講,留出一個區間,充分體現出政府更加務實的態度,和對風險的預判,更加體現了政府的戰略定力?!睆堈急笙颉吨袊侣勚芸繁硎?。
但從字面意義理解,區間形式也就意味著確定了全年GDP增長的上限和下限。在2018年,全年GDP增長目標超過預期的6.5%,達到了6.6%。
對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玉宇認為,這種區間性的目標設定,其實是中國宏觀調控政策越來越完善的結果——在不斷的改進中,越來越擺脫計劃經濟時代給經濟發展定目標的思維,基于客觀的、經濟發展的規律力量和可能發生的事件,再加上政策能動性,給出一個估計的區間,而非指令性的計劃目標。

民營企業在解決廣泛就業、活躍市場等多個民生方面,都起到重大的作用。
“中央政府將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定在6%~6.5%這樣的一個區間,正是這樣一個思路轉變的體現,是一個較為客觀的預測?!标愑裼罡嬖V《中國新聞周刊》,北大光華的研究團隊曾做過預測,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大概在6.2%~6.3%,“大家認為,今年上半年隨著各種政策措施的出臺,經濟會基本上到達底部企穩,下半年甚至會有一定的反彈?!?/p>
在陳玉宇看來,雖然形勢的發展仍帶有一些不確定性,也不一定能精準預測到政策所發揮的效力,但綜合各種客觀因素,全年達到6.5%的經濟增長也不是不可能,而采取了足夠的防范性措施,并積極推進改革,以應對當前經濟低迷的形勢,經濟增長低于6%的可能性也不大。
“這就是預測的一個合理性,并非只是一個簡單的預測,而是從中國經濟面對來自正反兩方面力量沖擊所做出的權衡,得出一個預判或者指導性的增長目標。而這樣一個區間,無論是上限還是下限,政策上都能夠接受,不需要對現有政策做出巨大調整。” 陳玉宇說。
在這一經濟發展目標之下,2019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應的,赤字率擬為2.8%,比去年2.6%的預算提高了0.2個百分點。財政赤字2.76萬億元,而在去年,這一數字為2.38萬億元。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作出了解釋,適度提高赤字率,綜合考慮了財政收支、專項債券發行等因素,也考慮為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風險留出政策空間。按照預算,今年財政支出超過23萬億元,增長6.5%,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0.9%?!案母锿晟瓶h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緩解困難地區財政運轉壓力,決不讓基本民生保障出問題?!?/p>
“提高赤字率的目的,是讓政府手里的錢再多一點,能應對將來經濟發展需要和風險?!睆堈急蟊硎荆绻嘧致矢咭稽c,中央財政可調控的能力也會更大,改善民生和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就更強。
“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表現為總量上的財政政策,比如今年制定的赤字率多了0.2個百分點,這就是說政府的開支力度在擴大,如果在一個健康范圍內,那么對于擴大社會總需求,激發市場活力是有幫助的。”陳玉宇同時指出,面對中國的特殊問題,財政政策還要同時兼顧短期的經濟低迷問題和長期的結構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在他看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邊提出的近2萬億元規模,“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減稅計劃”。
“2萬億元,大概占到了中國稅收總量的10%,這是非常大的一個計劃,我認為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和我們今年的經濟政策當中,最大膽,最合理,最具亮點,也將最受企業和民眾歡迎的政策。”陳玉宇說。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今年的減稅政策將是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與以往的“點到為止”不同,這次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即“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
在3月5日中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式后,工信部部長苗圩在部長通道上透露了制造業增值稅減稅的一個“小秘密”:在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究竟是降一個點還是降兩個點的問題上,原來意見都沒達成統一。
“有一部分同志認為應該降低一個點,因為降得太多對財政收入的增長影響太大;還有一部分同志認為應該多降一點?!泵幺仔χf,“但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最后既不是一個點,也不是兩個點。今天總理宣布了,制造業的增值稅稅率要從去年16%,再降低3個點,降到13%”。

這也是繼2016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行增值稅,及去年5月將基準稅率從17%降至16%之后,增值稅稅率的又一次下調。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間接稅服務主管合伙人李軍表示,增值稅是中國目前稅收收入占比最大的稅種,其稅率的下調將帶來大幅減稅。鑒于亞洲周邊各國間接稅稅率都相對較低,在世界經濟增長總體放緩,各國減稅政策紛紛出臺的大背景下,增值稅稅率降低將有效減輕市場主體的實際負擔,助力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國營商環境在國際上的吸引力。
同時,針對此次提出繼續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向稅制簡化的方向邁進的舉措,李軍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簡并增值稅稅率是完善增值稅稅制、實現稅收中性最重要的一環。增值稅稅率檔次過多、稅制過于復雜,會影響市場對于資源配置發揮的基礎性作用,從而帶來效率損失?!霸鲋刀惗惵屎啿⒎显鲋刀惗愂罩行缘幕驹瓌t,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我們期盼增值稅稅率簡并政策盡快出臺,使增值稅稅制更為合理?!?/p>
除了減稅,對于企業普遍反映壓力較大的社保費,也進行了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同時,也明確否定了此前企業普遍擔憂的“秋后算賬”問題?!安坏米孕袑v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用李克強的話說,“今年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p>
但在減稅降費的同時,如何維持財政收支的平衡,也是考驗政府智慧的難題。在社保降費的同時,還要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稹!拔覀兗纫獪p輕企業繳費負擔,又要保障職工社保待遇不變、養老金合理增長并按時足額發放,使社?;鹂沙掷m、企業與職工同受益?!崩羁藦娬f。
而在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的目標下,各級政府也將迎來過緊日子、想方設法籌集資金的難關。而中央財政將以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的方式,增加財政收入,同時,壓縮一般性支出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淀資金一律收回。
“這個政策是需要勇氣,也是需要有洞察力的?!标愑裼钫J為,短期減稅,是為了應對短期的經濟低迷,這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一個理由,因為短期的經濟低迷,造成總需求不足,企業財務狀況不好。通過減稅,扭轉企業的財務狀況,提高老百姓的真實購買能力,促成市場的繁榮,有助于緩解經濟下行和企業經營的壓力。
“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标愑裼钕颉吨袊侣勚芸繁硎?,最主要的原因是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已經走過25年,中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乃至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5年來所形成的稅收體系,需要重新梳理,以適應政府的公共服務建設,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這一輪的減稅,與其說是為了應對短期的經濟低迷,不如說是為激發未來更長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活力,所做的一個結構性改革?!?/p>
陳玉宇進一步解釋道,多年來,中國形成的稅收體系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稅收征管效率低下,為了滿足公共財政的需要,一些稅率就制定得偏高,而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部分稅收還有重疊。隨著最近五年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活動,個人的社會經營活動都有留痕,利用金稅工程和大數據手段,能夠較好地掌握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個人的收入狀況等,稅收征管效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原來沒征上來的稅已得到嚴格征管。
但如果按照現行的稅收體系和稅法,加上嚴格的征管,即使是最健康的、財務狀況最良好的企業都吃不消。因此需要對25年來形成的稅制做重新甄別、梳理和調整?!?萬億元的減稅,我相信不是簡單的小恩小惠,而是對于某些最重要的稅種、稅率等做出重大調整。這些調整都是既有利于當前,也有利于長遠,使企業在一個稅負公平征管、各所有制一視同仁的環境下,進行良性的競爭,從而達到市場的優勝劣汰?!标愑裼钫f。
就在《政府工作報告》發布的前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再次重申,“民營企業政策沒有變,也不可能變”。
在近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激發市場(微觀)主體活力”,而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在向這一目標傾斜。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中,要求“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又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在針對企業融資問題的具體政策中,提出“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于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
按照李克強在3月4日聯組會上公布的數據,中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在全國1億多市場主體中,9000多萬都屬于民營經濟”。
陳玉宇認為,雖然在經濟規模上,無論是國有大企業,還是民營大企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從給市場帶來活力,廣泛地解決就業問題,為更多的人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等民生的角度來看,這些不起眼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才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靶∥⑵髽I、民營企業是讓一個國家經濟有活力的毛細血管,是最不可或缺的,但他們得到的關注度也是最少的,所以中央要加大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支持力度?!?/p>
而營商環境則是體現政府和企業關系的一項重要指標,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具體包括以減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
張占斌認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必須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微觀主體既包括企業,也包括企業家,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與國企不同,要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就需要讓他們有好的預期,判斷投資會帶來收益,就是要打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讓更多的企業獲得更公平的機會來參與市場競爭。
而在重點領域的改革中,報告中提出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鞍凑崭偁幹行栽瓌t,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p>
張占斌表示,“競爭中性原則”是最近幾年學術界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這次被寫到《政府工作報告》里,可以看出政府在推進公平的市場經濟,建立好的市場經濟體制上的決心。
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幾年提出的,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就是既要“親”,但還要“清”。“過去政府企業很親,但是不清,很多事情在酒桌上就辦好了,行賄受賄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前幾年提出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企關系清廉了,一些民營企業家又反映說,現在清是清了,但是不親了。”張占斌說,“所以怎么能建立又親又清的政商關系,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新課題”。
陳玉宇認為,中國市場力量的壯大,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要完成從中等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的跨越,在方方面面仍然需要企業和政府的親密合作,而一些地方政府原來跟企業糾纏不清,現在又做甩手掌柜,讓企業自生自滅,這也不太現實。
陳玉宇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各項改革文件都反復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罢廊恍枰H密地與企業合作,來解決好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要以更規范的工作關系,更合法的交流手段,維持這樣一個令人愉快的政商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