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濤
摘 要:我國養殖業發達,根據現行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海南省為重點發展區,生豬養殖場數量不斷提高,規模日益擴大。在近年來環保政策趨嚴、要求提高、成本上升、各類疫病頻發的現實情況下,必須針對豬的不同生長周期做好疫病防控,才能確保行業穩步發展,保證良好經濟效益。本文在此對生豬哺乳期、保育期、生長育肥期發病特點及防控疫病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豬;飼養周期;發病特點;疫病防控
生豬養殖對于環境質量、飼養方法、管理水平等均有較高要求,受限于豬欄管理條件以及養殖人員能力、意識,一些養殖場生豬容易患病,從而影響了養殖場經濟效益;如果傳染病暴發,更會帶來嚴重經濟損失,會降低消費者對豬肉的購買熱情,引發健康憂慮,不利于養殖業發展。所以,有必要針對生豬在不同飼養周期內發病情況進行分析,以降低養殖風險,提高疫病防控針對性與實際效果。
一、哺乳期仔豬疫病防控
1.階段性特點及常見病。仔豬由于剛出生,身體發育尚不完全,無論是消化能力還是疾病抵抗力都不強,染病概率較高,可能會患各類痢疾、輪狀病毒性腹瀉、球蟲病等。其中紅痢死亡率很高,一般會出現在出生后的前3天以內,通常表現為急性出血性下痢。發病和魏氏梭菌感染有很大關系。另外如果衛生條件差、沒有做好消毒、溫度低也會增加患病可能性。黃痢、白痢通常會在仔豬出生后的第3~7天出現,主要是感染了大腸桿菌所致,生存環境也會影響發病率,溫度低、母豬患有乳房炎、子宮炎或者泌乳量少等均是誘因。仔豬初生體重情況與患腹瀉幾率有很大關系。新建的養殖場鑄鐵地板如果有毛刺沒有處理好,可能會使仔豬關節皮膚受傷,從而有概率患上關節炎。
2.日常管理。(1)母豬:在準備將母豬送至產房之前,至少提前一周對產房做好清理消毒,地面以及豬欄都要做消毒處理,之后保持環境干燥一周以上方可趕入母豬。要對母豬全身進行清潔并且做好消毒工作,重點為母豬陰部以及乳房位置。產房要保持合適的溫度,在夏季氣溫較高,要防止產房溫度過高導致母豬食欲不振、引起產奶量不足。在冬季氣溫較低,仔豬身體抵抗力不強,需要注意做好仔豬生活環境溫度控制,溫度低會提高仔豬患上腹瀉的可能性。
仔豬:要保證出生后的前6小時內可以吃到足夠初乳,從而確保仔豬獲得來自母源的大量抗體,以此減少新降生可能患上腹瀉、豬瘟、口蹄疫等疾病的可能性。要將用于仔豬斷尾、剪牙的相關器械做好消毒處理后再使用,防止傷口感染增加患病可能性。
3.疫病防控。在母豬產仔前一周以及產仔后一周,要在飼料中加適量支原凈與金霉素,能夠顯著提升母豬對乳房炎、子宮炎以及泌乳障礙問題的抗性,使母豬泌乳量提升,降低仔豬患上腹瀉的可能性。為控制呼吸道疾病,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支原凈與硫酸粘桿菌素,持續用藥2周即可。為預防球蟲感染,防止球蟲引發的腹瀉問題,對于達到4~5日齡的仔豬可以灌抗球蟲藥預防。
二、保育期仔豬疫病防控
1.階段性特點及常見病。此階段先后經歷了斷奶、轉群、換料過程;斷奶期母源抗體已經難以起到作用;在高密度的環境下生活產生應激反應;此階段也不適合接種疫苗,所以這一時期仔豬抵抗力最低。出于減少患病考慮,常會提供溫室生活環境,由于門窗需要關閉,導致室內外空氣交流大大減少,仔豬在空氣流通性差的溫室內容易產生呼吸道疾病,也容易感染其他病癥。有些疫病在這一階段沒有表現出來,但仔豬已經被感染,常會在過了保育期后爆發出來。
這一階段可能會感染多種疾病。例如在仔豬斷奶后出現腹瀉、偽狂犬病、腦膜腦炎、多系統衰弱、結腸螺旋體感染、豬痢疾以及關節炎等,如今豬瘟進入中國,還可能出現豬瘟;此外,如果仔豬飼料含有過量霉菌毒素,也可能誘發多種疾病。此階段仔豬患病會影響豬正常生長速度,并且通常影響可持續3~7天,甚至可能出現僵豬。這一階段如果出于防疫考慮頻繁進行疫苗接種,也會使仔豬正常生長受到影響。
2.日常管理。要注意日常飼養管理。在仔豬斷奶時要根據仔豬體重情況分群飼養,一欄內的仔豬采食量要相近,不然可能會使相對瘦弱的仔豬更瘦,抵抗力更差,同欄生長速度有明顯差異。適合斷奶后仔豬生存的環境溫度為28℃以上,尤其要注意控制好斷奶后第一周的溫度。如果能保持環境溫度,仔豬可以有效抵抗疫病感染,積極進食。要視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該階段仔豬飼養密度,為仔豬生長發育提供舒適生活環境,也可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減少感染呼吸道疾病可能性。要保證飼料質量,視情況添加維生素以及礦物質,能夠有效減少應激反應導致的負面影響。要刺激仔豬進食欲望,采食量高有利于生長發育,也可以使仔豬免疫系統能力增強。
3.疫病防控。在仔豬斷奶后,可以在仔豬飼料內添加適量支原凈及金霉素,連續用藥兩周,能夠有效預防仔豬被豬痢疾密螺旋體、結腸螺旋體、肺炎支原體等感染的幾率,讓仔豬保持健康狀態。如果仔豬在斷奶后出現較重的鏈球菌感染問題,可以在飼料內添加阿莫西林,能改善仔豬健康狀況,加速生長。
三、生長育肥期豬疫病防控
1.階段性特點及常見病。該階段生豬的抵抗力較高,通常很少出現病癥,不過一些疾病依然會在這一生長期發病。常見的疾病有痢疾、呼吸道疾病、胸膜肺炎、結腸炎、回腸炎等。出現這些病癥一般不會立刻產生重大損失,不過會對豬正常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使其生長緩慢,從而提高生產所需成本,減少經濟效益。研究發現,這一階段疾病通常是在保育期就已經感染,所以要降低這一階段發病率,做好疫病防控,就必須在保育期著手提高管理質量、做好藥物預防。
2.日常管理。在此階段也要注意飼養密度,密度與豬群患呼吸道疾病幾率呈正比關系。為防止飼料中霉菌過多影響生豬健康,可在每噸飼料中加3千克霉菌毒素吸附劑。
3.疫病防控。視發病情況,于生豬發病之前的一周,在飼料中加入適量支原凈與金霉素,連續用藥一周能夠對呼吸道疾病產生預防作用,也可以降低胸膜肺炎出現的可能性,對于痢疾、結腸炎、回腸炎也有較好預防作用。
四、結語
豬疫病防控并非一蹴而就,必須長期堅持不放松,做好日常管理,注意外界傳染病、多發病情況,做好隔離與針對性防治。疫病防控應養成良好管理習慣,將清潔、消毒與疫苗免疫等措施有效結合,建設防疫體系,確保豬疫病防控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學軍. 豬疫病防控及治療關鍵技術論述[J]. 中國畜禽種業,2017,13(10):99-100.
[2]章勝. 豬疫病發生特點及有效防治方式探討[J]. 中國畜禽種業,2017,13(10):118-119.
[3]吳小兵,梅華. 豬疫病及防治對策分析[J]. 今日畜牧獸醫,2018,34(10):40.
[4]陳玉會,吳梅. 規模化豬場防控豬疫病的綜合技術措施[J]. 當代畜牧,2015(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