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杰 王猛
摘 要: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通過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進行分析檢測,了解和掌握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對后續農產品質量安全措施的制定及實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只有把好農產品的質量檢測關,才能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有力推動實施質量興農,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檢測
農產品作為一日三餐都會出現在餐桌上,其質量安全也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人們都希望吃到綠色營養的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就是指在農產品中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隱患,可以說農產品質量對消費者健康安全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加大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問題的重視和研究力度,并制定控制措施。
我國農產品的生產主力以中小型農戶為主,農產品的生產比較分散,難以形成較大的規模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單個農戶根本沒有能力承擔起對農產品進行全面的質量安全檢測的費用。目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市場的管理是需要政府作出相應的干預,通過嚴格地檢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場失靈的因素對農業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為消費者提供真實和及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
在農藥的使用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它會污染大氣、水體、土壤環境,影響土壤微生物、陸生生物、水生生物等,并通過殘留進入食物鏈。伴隨著化學農藥的廣泛應用,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農藥殘留問題。農民作為農產品生產主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從源頭上加大對高毒高殘留農藥等問題的控制力度,以有效的防范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問題的發生,同時強化農民安全生產積極性,加大對水資源、農產品科技技術以及生態環境等保護力度。
消費者追求農產品如蔬菜等蘊含的豐富營養會促進農產品的市場營業額,農產品銷售商戶為了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會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這就督促檢測部門加大農產品的監管安全力度。環環相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保障,市場對于農產品也會有更多的信任,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就會變得穩固。農戶也會適應市場需求,力求保證生產過程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這樣一來,就構建了一套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政府部門應結合具體情況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力度,完善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做好專業培訓工作,增強農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意識,從根本上防范農產品質量問題。政府部門應當擔負著這一重要的社會責任,還應當不斷的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平臺建設,加大對檢測平臺等的資金投入,做到農產品信息的公開性,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作為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應當加強對專業檢測知識的學習力度,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安全監管力度,實現檢測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提供基礎,進而消除質量安全隱患。
一、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分析方法
現代農藥殘留分析方法發展有個很明顯的趨勢,在保證檢測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有機溶劑的使用量,縮短分析所需要的時間。還有一個經濟成本問題,這就導致了傳統的前處理方法也還有存在的意義,尤其是克服溶劑的使用量和縮短分析時間。農藥殘留分析實驗室的廢液對環境安全是個很大的威脅,必須進行處理。而目前廢液處理難度很高,花費也不低,國內很多地方僅能將其儲存起來以待處理,所以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減少廢液的產生。
前處理過程又可以分為提取和凈化兩個階段。雖然隨著農藥殘留分析技術的發展,兩者的界限已經逐漸模糊,但提取和凈化的目的和原則還是不同的。
溶劑提取法是最常用、最經典的有機物提取方法,包括液液提取和固液提取。
液液提取是指根據分配定律,用與液體樣品(一般是水)不混溶的溶劑與樣品液體接觸、分配、平衡,使溶于樣品液體相的化合物轉入提取溶劑相的過程。在目前的農藥殘留分析操作中,其提取的作用已經基本被固相萃取柱所取代,但是其凈化方面的作用在某些特殊樣品的處理時仍舊需要。
固液提取是指通過溶解、擴散作用使固相物質中的化合物進入溶劑(包括水)中的過程。它主要用于固體樣品(如土壤、動植物樣品)殘留農藥的提取。由于目前的農藥殘留分析操作中,大量的樣本是動植物組織,或者土壤樣本,水體樣本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因此,固液提取是目前農藥殘留提取最主要的類型。
震蕩浸提法:將樣品粉碎后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提取溶劑,用振蕩器振蕩提取1-3次,每次時間1-1.5小時,有時也需要更長的時間。組織搗碎法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效果較好,特別是對于一些新鮮動植物組織中農藥的提取比較方便。
柱層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和固相提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其基本原理是將提取液中的農藥與雜質一起通過一根適宜的吸附柱,使他們被吸附在表面活性的吸附劑上,然后用適當極性的溶劑來淋洗,農藥一般先被淋洗出來(也可能是雜質先被淋洗出來),而脂肪、蠟質和色素等雜質持留在吸附柱上,從而達到分離、凈化的目的。
逆固相基質分散凈化(QuEChERS方法),它是一種針對蔬菜及水果中農藥殘留的最新提取凈化方法。回收率高,對大量極性及揮發性的農藥品種的回收率大于85%;精確度和準確度高,可用內標法進行校正;可分析的農藥范圍廣,包括極性、非極性的農藥種類均能利用此技術得到較好的回收率;分析速度快,能在30分鐘內完成6個樣品的處理;溶劑使用量少,污染小,價格低廉且不使用含氯化物溶劑;操作簡便,無需良好訓練和較高技能便可很好地完成;乙腈加到容器后立即密封,使其與工作人員的接觸機會減少。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的重視和研究力度,檢測分析方法較以往相比操作更加簡單,并朝低成本方向發展,同時也縮短了檢測時間,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建設創造了條件。
作者簡介:孟憲杰(1984-)農藝師,主要從事農產品檢測及監管方面的工作,單位:秦皇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