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稅收實務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針對高職稅收實務課程中企業所得稅實務教學存在的教材內容脫離實務工作、教學方式陳舊和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具備企業涉稅實務經驗的教師、考試方式落后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根據中小企業涉稅實務調整企業所得稅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根據教材及授課方式調整考試方式;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稅務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用。
【關鍵詞】高職? 稅收實務課程? 企業所得稅?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091-02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70%以上的高校都設有財會類專業,從表面上看,出現了財會類專業畢業生過剩的表象,然而在人才市場上很多小微企業、中小型企業都招不到合適的財務人員。高職財經專業的學生同本科生相比,綜合素質和能力欠缺一些,很難進入大型企業從事財務工作,就業對口單位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既不像大型企業財務崗位分工那么細化,也不愿花時間去培養人才,他們更需要的是復合型實用型財務人員,他們要求財務人員到崗就能獨當一面,既能獨立進行賬務處理,又能處理各種涉稅業務,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財務分析、財務風險控制、稅收籌劃等方案。這就要求高職財經專業加強稅收實務教學,特別是企業所得稅實務教學。
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一樣是不同行業、各種類型企業都要涉及的稅種,雖然企業所得稅實行季度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的申報繳納方式,不是每個月都要進行納稅申報,但它的計算方法比增值稅復雜,而且企業所得稅涉及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增值稅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雖然要求次年5月31日前完成,但企業財務人員必須在年終結賬前做好匯算清繳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基于企業所得稅實務工作的重要性和匯算清繳工作的復雜性,以及稅收政策法規的頻繁調整性,本文擬以企業所得稅實務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針對現存問題改善高職稅收實務課程教學。
二、高職稅收實務課程中企業所得稅實務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脫離實務工作
教材內容基本都是圍繞《稅法》中企業所得稅的理論體系展開,不僅晦澀難懂,更重要的是與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表和年終匯算清繳申報表的填寫思路脫節,理論知識與實務工作應用相脫節,難以學以致用。企業所得稅理實脫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按照直接計算法,不符合實務工作要求。教材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基本都是按照直接計算法的思路編寫,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扣除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而企業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4年11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4年版)》的規定,在企業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加減納稅調整增加額及相關項目金額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這是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填寫納稅申報表時采用的方法。
2.缺乏對企業所得稅季度、年終匯算清繳納稅申報表的填寫順序及填寫方法的闡述,難以學以致用。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尤其是匯算清繳納稅申報表需要填寫的附表很多,而且附表要按照一定順序填寫,因為教材缺乏對申報表填寫的詳細闡述,所以剛畢業的學生很難獨立填寫匯算清繳納稅申報表。
3.未針對中小企業企業所得稅實務設置納稅籌劃內容。很多高職院校的稅收實務課程未涉及稅收籌劃內容,個別院校雖然開設了納稅籌劃課程,但納稅籌劃教材的內容涉及抽象復雜的計算,而高職學生計算理解能力較本科生差,這種納稅籌劃教學方法不太適合高職學生。
高職學生就業對口單位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更需要的是復合實用型財務人員,而納稅籌劃在現代財務管理中越來越重要,高職稅收實務課程教學應針對中小企業主要稅種及涉稅業務加強納稅籌劃相關教學,以利于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管理型會計人才。企業所得稅實務應從中小企業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中小企業涉及的扣除項目進行稅收籌劃。
(二)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手段單一
高職稅收實務課程教學基本都是單純的理論教學,缺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連企業真正的票據、納稅申報表都沒有見過,理實脫節,當然也就無法與企業涉稅實務工作接軌。
(三)缺乏具備企業涉稅實務經驗的教師,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稅收實務課程涉及企業的涉稅實務,尤其是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實務性更強。但現在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老師多數是從學校畢業直接走向學校教學崗位,缺乏企業涉稅實務工作經驗,很難實現稅收實務理實一體化教學。
(四)考試方式落后,難以實現以考促學、以學促用
稅收實務課程考試基本都是參照會計職稱考試或者稅務師考試的考試方式,題型以選擇、判斷、計算為主,重理論和計算,輕實務操作。
三、對策建議
(一)根據中小企業涉稅實務調整企業所得稅教材內容
1.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按照間接計算法編寫。因企業存在境外所得時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計算比較復雜,高職學生由于接受能力差而難以理解,而中小企業一般不涉及境外所得,從企業實務應用性及學生接受能力兩方面考慮,重點是不存在境外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首先,當企業不存在境外所得時,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年度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項目-納稅調整減少項目-稅收優惠政策調整項目-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其次,當企業存在境外所得時,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年度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項目-納稅調整減少項目-稅收優惠政策調整項目-境外所得+境外應稅所得抵減境內虧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本部分內容要求學生了解即可,不作為課程重點。
2.納稅調整項目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相關表格的填寫。可按圖1所示邏輯順序編排。
3.增加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和年終匯算清繳納稅申報表的填寫順序及填寫要領相關內容。企業所得稅實務基礎工作就是季度預繳和年終匯算清繳納稅申報表的填寫,要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4.增加所得稅稅收籌劃的知識點。第一,針對中小企業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小型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等政策,創造條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降低稅負。第二,針對中小企業涉及的扣除項目,合理降低稅負。如巧妙選擇贈送禮品將業務招待費變為業務宣傳費;嚴格按照稅法規定提供差旅費、會議費證明資料,保證費用合理扣除;根據實際用途確定餐飲費的費用類別,加大餐飲費扣除額度等。
(二)創新教學方式
借助微課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模擬報稅軟件輔助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將企業所得稅收入、扣除項目、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填寫等內容做成微課,在校園網開放,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借助模擬報稅軟件讓學生實踐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申報表的填寫工作。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老師由稅務理論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和參與者,學生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學以致用。同時,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征稅機關、企業了解真實的涉稅業務辦理流程和企業涉稅實務。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選用有企業涉稅業務經驗和納稅籌劃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授課,真正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此外,還可聘請有稅務實操及納稅籌劃經驗的專業人員到校園開展專題講座,壯大學校教師隊伍。
(四)根據教材及授課方式調整考試方式
配合教材的調整,改變傳統重理論、重計算的考試模式,考試結合企業稅收實務,以案例分析和納稅申報表的填報為主要的考核方式。改變學生只注重考試結果,而對學習過程缺乏興趣的現狀,實現學有所用,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五)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稅務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用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以實務應用為主的各種稅務技能比賽,通過參加技能比賽,發現教學存在的不足以及與其他院校的差距,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又提高學生稅務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為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稅務功底。
高職稅收實務課程中的企業所得稅教學應以教材內容調整為基礎,選用熟悉稅務實務的“雙師型”教師,教學過程中輔以微課教學,借助模擬報稅軟件,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實務操作為主。以案例分析和納稅申報表的填報為主要的考試方式,鼓勵學生參加稅務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用,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加強學生稅務技能,無縫對接企業涉稅實務。
(責編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