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軍

美國總統特朗普。
當地時間3月24日,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公布了“通俄門”調查的主要結論:現有證據無法證明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有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特朗普隨后在推特上表示,“沒有共謀,沒有阻礙,完全徹底無罪,讓美國繼續偉大。”
自2017年5月17日司法部副部長羅德·羅森斯坦宣布對穆勒的委任狀,這場歷時近兩年的調查就賺足了世界的目光。期間,美國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團隊針對37名被告發起了199項刑事指控,其中5人已獲刑,包括多名特朗普前競選團隊成員。當地時間3月22日,穆勒向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提交最終調查報告,歷時22個月的“通俄門”調查落下帷幕。
收到穆勒報告后,巴爾隨即致信國會,表示穆勒調查已經結束,最終報告包含起訴或拒絕起訴的決定,在這一過程中,司法部無任何阻撓調查的不當或未授權的行為。
巴爾最快將在3月底告知國會穆勒報告的主要結論,并同羅森斯坦和穆勒商討哪些信息可以公之于眾。最關鍵的一點是,巴爾援引《特別檢察官條例》,告知國會他才是報告公開與否的最終決定人。
兩個多月前,當威廉·巴爾參加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時,他強調讓公眾和國會知曉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并承諾提供盡可能多的透明度,但前提是“符合法律”。這里的“法律”指的就是《特別檢察官條例》,該條例不僅將報告公布的決定權交由司法部長,而且決定的主要判斷依據是“公布報告內容是否符合公眾利益”。這一規定的模糊性,令民主黨人坐立難安。
“通俄門”調查,重點從來不在調查本身。從一開始,這場調查就是美國兩黨互相甩鍋的政治游戲。民主黨希望極力證明特朗普政府與俄羅斯在大選期間有勾連,最好的結果是把特朗普拉下臺;特朗普及共和黨則要千方百計撇清關系,努力坐實民主黨人的“政治迫害”。
從巴爾送給國會的信件中,大致可以觀察到他對公開報告存在保留想法。這種保留是否意味著其中存在某些并不必然構成犯罪,但仍可能被利用以打擊彈劾特朗普的內容?這是整個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或者如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亞當·希夫所言,調查團隊限于不能起訴總統的規定而未提出新的指控,并不意味著特朗普沒有問題,“如果存在證明總統犯罪的壓倒性證據而未提起訴訟,那么國會將需要考慮進行糾正。”
巴爾即將做出的是一個政治決定,有望解開許多人心中的謎團,也可能成為引發新一輪黨爭的焦點議題。從這個角度上說,穆勒報告的內容如何或許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兩黨早已有了答案,也有了預案。巴爾選擇全盤公開、部分公開抑或不公開報告,都是在提醒兩黨,該掏出相應的已準備好的“錦囊妙計”,要開始新一輪戰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