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2019年1月15日至16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 ?對新時期政法領域的改革目標,習近平明確提出:政法系統要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
3天后,《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對“更高起點”作出三重解讀。評論稱,當前,政法領域改革進入系統性、整體性變革的新階段。在更高起點推進政法領域改革,就要加快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政法機構職能體系,就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就要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在2018年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部署了掃黑除惡三年攻堅戰。一年來,掃黑除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進入2019年,在這一“更高起點”上,習近平指出,要咬定三年目標不放松,繼續保持強大攻勢。
在五年“打虎”后,反腐繼續向下延伸,掃黑除惡成為基層“拍蠅”的突破口。“掃黑”如何“破傘”,成為掃黑除惡的關鍵。
全國掃黑辦督導聯絡組副組長李煒在總結2018年的數據時指出,一年中通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組織1271個,打掉涉惡犯罪集團7278個,鏟除涉黑涉惡的腐敗和保護傘案件1.3萬余起,1.9萬余名涉黑涉惡犯罪分子投案自首。
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1829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288人、移送司法機關1649人。
據了解,全國掃黑辦對25起重大涉黑案件掛牌督辦,推動最高檢、公安部對40余起重大涉黑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對廣東劉永添涉黑案、山西陳鴻志涉黑案等10余起重點案件,派出工作組督辦落實,并及時跟蹤進度。
2018年7月至9月底,中央成立了10個由正部級干部任組長的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分赴河北、山西、遼寧、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和四川10省市進行第一輪督導。中央督導組共下沉到107個市421個縣682個鄉鎮865個村,發放調查問卷1萬余份。
僅在8月至9月一個月時間內,各督導組直接督辦重點線索6636件,推動各地打掉涉黑組織96個,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791件。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2018年,主要任務是吹響掃黑除惡的行動集結號,到了2019年,掃黑除惡要向更深層次進行,在鏟除黑惡勢力的基礎上,還要分析他們為什么能夠存在,是否和當地的土壤和環境有關,然后從制度層面去遏制。
但他也表示,由于“保護傘”的隱蔽性、頑固性,在當地長期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系,要想真的“破傘”,需要下更大的力氣。
據了解,2019年即將開展中央第二輪、第三輪督導,會把“打傘”作為主攻方向。
在更高起點推進政法領域改革,就要加快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政法機構職能體系,就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就要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中央政法委政策研究局副局長黃文藝注意到,此次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習近平在改革的表述上有所變化,在闡述新時代政法工作路線圖時,他強調“政法領域改革”,取代了以往的“司法體制改革”。
黃文藝分析,從司法體制改革到政法領域改革,改革的內涵外延、目標路徑方法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從司法體制改革到政法領域改革,不只是用詞上的變化,可以說改革已經貫穿到政法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必將推動形成全方位、深層次的政法改革新格局。”
在政法領域改革時代,司法體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
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以司法責任制為“牛鼻子”的司法體制改革步步深入,基本上能夠實現“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但仍面臨很多問題。
比如,隨著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推行,全國法院新收案件每年遞增10%以上,北京、長三角地區、珠三角部分地區法院人均結案數已突破600件,西部地區有的法院也達到300件以上,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愈發凸顯。
審判監督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由于法律適用不夠統一,裁判標準不盡一致,出現了一些同案不同判的情況。另外,有的案件裁判水平不高、說理不充分,有的案件長期不結、久拖不決。司法公開也未做到普遍化,存在選擇性公開的現象。
“近期的案卷丟失就是一例。”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他表示,從主干體系來說,近年來的司法改革已經使其比較完善,但是配套體系還存在漏洞。例如,在每一個審判環節,全部執法過程當中,如何更規范地去履行法律賦予的權力,減少自由裁量的空間。特別是越往基層走,這些配套制度的執行和落實越關鍵。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沈國明指出,與前五年的情況不同,現在的司法體制改革的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配套性要求更加迫切,要求一些關聯度高、耦合性強的改革舉措做到有機無縫銜接。
本次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在更高起點推進政法領域改革,就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對綜合配套改革的外延和內涵,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熊秋紅將其概括為三點:一是要解決司法體制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制約性、瓶頸性問題,如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享受對應行政職級待遇問題等;二是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加強改革的系統性、聯動性,如完善法官、檢察官績效和司法輔助人員考核辦法,完善法官、檢察官員額退出機制等;三是要加快科技化、信息化建設。
在沈國明看來,綜合配套改革的內容包括了司法組織體系、訴訟制度、司法服務、職業保障、信息化建設、基層基礎等多方面。
除了司法體制改革,政法領域改革的另一核心是政法機構改革。習近平在本次會議上強調,政法系統要在更高起點上,加快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政法機構職能體系。要優化政法機關職權配置,構建各盡其職、配合有力、制約有效的工作體系。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根據《方案》,不再設立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不再設立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將中央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職責劃歸中央政法委員會、公安部;重新組建司法部,整合司法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等。
2018年12月3日,新組建的司法部正式亮相,在新職能上表現為“一個統籌、四大職能”。而在更早之前,公安部新組建的國家移民管理局已經于2018年4月2日正式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