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澤 姚宇澤
【摘要】以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作為對象,首先分析其不足,再以分析結果為基礎,重點論述該項教學的改革方向和方式,給出加大資源豐富性、加強學生主動性等基本思路以及多媒體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可行方法,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優化,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病原生物 免疫學 實驗教學 多媒體教學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是醫療專業的科目之一,包括醫學免疫學、醫學寄生蟲學和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定位于本科實驗教學。該科目通常兼顧基礎醫學、非臨床醫學專業教學的需要,這也使其實驗部分的價值越發突出。隨著社會醫療技術持續進步,相關領域對人才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針對該科目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改革的方向以及具體方法進行分析,具有較為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現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不足
1.資源較少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的基本內容往往較為固定,人才的成長更多以固有知識理論為基礎,謀求獲取突破,從而滿足未來社會發展和醫療工作的實際需要。換言之,由于醫學理論是結構化的,資源是否足夠豐富,將直接影響學生思路的開闊程度和成長上限。目前來看,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教材和內容主要適合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其他內容相對較少。研究人員針對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專科醫學院校的教材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內容長期缺乏變化,延伸價值始終不足。這也體現了教學理念僵化的核心弊端,不利于人才的成長、培育。
2.實踐內容較少
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課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實驗項目分為常用實驗器材的準備、儀器使用、試劑配制;基本實驗方法;經典驗證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學生創新實驗涉及的技術五部分。雖然涵蓋了教學實驗的所有方面,但實踐課堂總體比重并不高。在現有資料中,研究人員發現我國大部分醫學??圃盒V?,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占總課時的比重多在30%~50%之間,在德國的同類醫學專科院校中,相關課程占比可以得到60%~70%左右。美國同類院校則達到80%~85%的水平,相當一部分院校將免疫學實驗教學和病原生物相關教學分別作為一門課程,以強調教學專業性。我國也應嘗試做出革新,應對當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中實踐占比低的弊端。
二、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1.加大資源豐富性
從方向上看,嘗試實現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的改革,首先應革除固有模式中資源不足的弊端,謀求加大資源豐富性。比如對教學進行更新,對課堂內容進行改變,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等。在醫療技術較為發達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材是以每個學年為間隔持續進行內容補充和完善的,德國慕尼黑醫科大學則強調引入更多的課外資源,由學生自由選取學習的方向。以相關經驗為參考,我國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從教學方式的角度入手,引入更具現代意義的方法,提升教學直觀性、可擴展性。
2.提升實驗價值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實驗,但目前部分醫學專科院校對實驗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嘗試提升該科目的教學效果,也必須強調實驗的價值,如增加實驗教學所占比重、進行虛擬實驗等。在我國東部部分省市,一些教學質量較為理想的醫學??圃盒#瑤缀蹩梢詫崿F學生的全程實驗性學習,為學生匹配足夠的設備,但這一類學院的數目并不多。同時,部分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核心價值認識也并不夠清晰,設法提升實驗價值、強化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依然任重道遠。
3.加強學生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與其他醫學知識帶有一定的相似性,即知識體系高度關聯,且幾乎完全是結構化的,任何部分掌握不牢固,都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成果。如病原生物的藥敏性,會由于患者用藥時間出現變化,患者免疫能力也會在不同環境出現改變,復雜的學習內容很可能導致學生興趣降低。以提升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效果作為著眼點,還應設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現代教育謀其實現的主要目標之一。
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式
1.多媒體教學模式
針對當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資源不足、實踐內容較少等實際缺陷,建議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給予應對,利用多媒體設備獲取互聯網共享池中的資源,拓展學習的思路和方向,利用其虛擬技術提升實驗教學比重,廣泛存在的智能終端設備則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如“試劑配制”教學,傳統模式下需要應用大量試劑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且一旦出現試劑外泄,還可能引發其他問題,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試劑”只存在于虛擬環境下,是軟件中的一個“參數”,學生可以根據實驗需要選取、添加,制備試劑,學習效率更高,且安全性和經濟性也更理想。
當學生就某些課外知識進行提問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完成快速的信息搜索,將其展示給學生,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學習思路,提升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模式可視作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方式改革。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也被稱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該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學習,共同研究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因知識是結構化的,且存在遞進關系,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教學計劃,將下一課時內容整理成數字化資源包,借助各類智能終端發送給學生。學生則利用課后、課外時間進行自學,了解下一課時的主要知識內容,將不能理解的部分記錄下來,課堂展開針對性學習。如學生對不同病原體檢驗的綜合型實驗無法掌握,可就相關疑惑進行學習,了解不同病原體的檢驗方法、注意事項、樣本制作和保存等內容,并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反復的虛擬實驗,提升自身的知識吸收和掌握效果。翻轉課堂是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具有良好的實現空間,從國內外經驗上看,也具有積極的改革成效。
3.研究性教學模式
研究性教學是一種師生界限模糊、教學框架可拓展性極強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師生共同努力對課題進行研究,學生可以在研究過程中獲取更多的方向,以自身意愿引導學習進程。就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而言,研究性教學改革的價值在于大大拓寬了研究的方向性,可視作教學模式改革的未來方向和主要追求。如教師可以選取目前尚未獲取研究成果的一些課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生可以自行研究,也可以分組學習,課堂只交流經驗成果,由教師指正明顯錯誤,并幫助學生進行查新,避免重復研究、提供現有結構化知識理論作為學生學習的輔助。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顯著成效,但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的影響是長期的,具有宏觀意義上的價值。
四、總結
綜上,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當前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的不足暴露出來,包括資源較少、實踐內容較少等。為求應對上述問題,改革勢在必行。方向上看,需要加大資源豐富性、提升實驗價值、加強學生主動性;方式上看,可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模式,實現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更新,提升教學總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紅.高職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19) :93.
[2]陳玉,戈瑤.高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討[J].林區教學,2016,(12) :80.
[3]蘇曼玲,吳力挽,張凱.仿真動畫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3)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