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弦
【摘要】2017年10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教育部43號令)是在2006年10月頒布《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教育部24號令)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2017年《規定》與2006年《規定》相比,在職業性質、職業要求、職業職責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在高等教育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擬通過對兩個《規定》文本的對比分析,探討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輔導員 隊伍建設 文本 對比分析
2006年9月,教育部頒布實施《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以下簡稱教育部24號令),迄今已有12年,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伴隨著新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出了眾多的新任務和新要求,亟需新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制度的出現。2017年10月,《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以下簡稱教育部43號令)由教育部再次修訂頒布實施,對于促進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和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本文擬通過對教育部43號令和教育部24號令的文本進行比較,探討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新要求。
一、修訂原因
1.落實和貫徹中央新理念新精神。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于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進步貫徹和落實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于輔導員及所有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意見》,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定位,由過去的條塊思路轉變為整體思維和制度推進,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據和理論保障。教育部43號的出臺,就是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形勢下,對于推動新時代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進行制度上的完善。
2.現行的24號令存在不完善的方面
自2006年9月教育部24號令頒布實施以來,各地的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呈現積極向上發展態勢,輔導員隊伍的年齡構成、學歷構成、知識儲備不斷優化,職業化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為進一步促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需求,自教育部24號令實施以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來保障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實踐。2007年,教育部先后在全國二十一個地方設立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2008年到2010年,全國高校輔導員研究會成立,《高校輔導員》、《高校輔導員學刊》相繼創刊,同時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開始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和輔導員專項。
2006年、2013年,教育部先后制定《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和普通高校輔導員培訓計劃》(2013-2017年)。2014年,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以下簡稱標準),對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規范和要求。由于2006年以后一系列關于輔導員的政策和措施的頒布,教育部24號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規定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輔導員隊伍發展的需求。
二、內容變化
1.總則
(1)對于輔導員的職業性質定位更加清晰。
教育部24號令對于輔導員性質就有了明確的定位,“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43號令在24號令的基礎上將其修訂為“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需要扮演好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雙重角色,角色更加清晰,表述更加規范。
(2)對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要求更加明確。
教育部24號令自2006年9月頒布以來,經過12年的完善發展,極大地推進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教育部在24號令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對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提高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
2.要求和職責
(1)工作要求更加明確
教育部43號令變化最大就是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工作要求是根據《標準》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精神制定的,修改后的工作要求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把《標準》所闡述的職業守則作為工作要求的內容。第二個方面和第三個方面是貫徹和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精神,圍繞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闡述“四個正確認識”的內容以及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的要求。
(2)工作職責邊界愈加清晰
教育部43號令對于工作職業的論述,主要依據《標準》對輔導員工作職責的九個規定,相比較24號令的內容,《標準》的表述更加科學、更加規范。從橫向看,《標準》解決了輔導員職責泛化、職責淡化的問題。從縱向看,《標準》為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依據,促進了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教育部43號令對于輔導員工作的九個職責,在《標準》基礎上做了修改和創新。一是將“思想政治教育”修改為“思想理論和價值引領”,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統領了輔導員工作職責的所有內容,輔導員所做的事情就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思想理論和價值引領”表述更為準確,從概念上厘清了“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職責之間的關系。二是將“學業指導”修改為“學風建設”,從而厘清了輔導員和專業認可教師的關系。三是針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內容闡述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3.配備與選聘
(1)更加明確了專兼職輔導員的身份和待遇問題
教育部24號令未對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的身份和待遇做明確的論述,43號令則對專、兼職輔導員的構成和待遇都有了清晰的要求。專職輔導員由院系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學工人員以及團委書記等專門從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構成,同時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兼職輔導員則是從專任教師、管理人員和研究生中的擇優選聘。并對兼職輔導員的工作量有了明確的界定,按照專職輔導員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來核定。
(2)明確了選聘輔導員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
教育部43號令對于擔任輔導員的基本條件有了更為明確的標準,由原來的三條變為五條,在輔導員職業能力要求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對紀律觀念、規矩意識和廉潔自律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基本要求復合輔導員的職業能力要求和黨員身份要求。
(3)對于青年教師兼任輔導員有了明確的要求
教育部43號令不僅鼓勵高校青年教師應以多種形式支持和參與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而且規定在青年教師職稱晉升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擔任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對于青年教師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4.發展與培訓
(1)輔導員晉升和職業發展通道更加通暢
43號令更加明確了輔導員“雙線”晉升發展通道,尤其是對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評聘更為重視。強調輔導員的職稱晉升要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輔導員工作過程中的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可以作為將來職稱評審材料的重要依據。
(2)完善和建立多層次的高校輔導員培訓體系
教育部43號令為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培訓體系,強調高校師資隊伍和干部培訓隊伍要把輔導員的培訓納入其整體培訓的計劃之中,建立國家教育部、省級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三級教育培訓體系,規定輔導員應該五年參加一次國家或省級的培訓,學校培訓的學時應不少于16個學時。
(3)為輔導員提供去基層實踐鍛煉的平臺
2013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高校輔導員基層實踐鍛煉的通知》,該通知對高校輔導員深入基層實踐鍛煉提出了專門的制度化的規定。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都是提高輔導員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43號令在24號令的基礎上對于輔導員去諸如黨政機關、企業單位、基層社區等地掛職鍛煉有了明確的規定,支持輔導員結合工作實踐和思想政治學科的發展進行理論研究。輔導員通過基層的實踐和鍛煉,增強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三、結語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教育部43號令是國家在新時代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時代,輔導員要正確理解和把握當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態、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新情況和意識形態工作的新特征,歸納和總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對于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水平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試行).2014.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建設隊伍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24號文).2006.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建設隊伍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43號文).2017.
[4]楊建義.以制度安排提升高校輔導員專業話水平.思想理論教育,2018,(1).
[5]陳睿.基于教育部43號令談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新要求.課程教育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