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振輝 編輯/長歌
春季是個生發的好時節,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中醫認為,天地萬物均順時順勢發展變化,所以自然界的外在致病因素也會伴隨春回大地而變得“生機盎然”,這也就是春季流感易發的原因所在。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呼吸系統感染,大部分患者病變局限在上呼吸道。簡單來講,流感發病以交叉感染為主,體弱者發病較多,多表現為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日常常規防范流感的方法包括: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②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遮擋口鼻,減少飛沫傳播;③經常徹底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保持衣物清潔;④流行期間,如出現流感樣癥狀應及時就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遠離人群聚集區;⑤流感患者應呼吸道隔離,如加戴口罩一周或至主要癥狀消失;⑥患者的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如水煮、酒精擦拭等;⑦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⑧氣候變化,注意加減衣服。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愉悅的精神狀態、健康的飲食都有助于預防流感。
“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是中醫藥防治疾病的總體導向,下面從中醫藥如何預防、治療流感兩個方面跟患者朋友進行交流。
首先,筆者認為合理科學地運用中醫藥能夠較好地預防流感、感冒,主要針對容易反復感冒的人群,如氣道防御功能存在異常,也就是中醫認為正氣、衛氣不足的人群。在春季高發期或者周邊有流感人群的時候,可以提前應用中藥進行預防。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須服用中藥去預防,比如體質壯實、陰陽平秘的人群,是可以通過日常自我調理及常規防范完成較好的預防。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及中醫藥古籍,推薦大家一個預防流感的中藥復方。
玉屏風散:生黃芪、炙黃芪、炒白術、防風,加西洋參、石斛、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加生姜或干姜、草果各6克,煎水代茶喝。如伴習慣性咽痛咽干,加白茅根、蘆根、生地各15克。
不推薦長期持續服用一種固定的清熱解毒藥(中藥的寒涼藥物),因為這樣容易損傷人體的脾胃功能和正氣,不易于人體的陰陽平衡和正氣的維護。在臨床上,經常會有患者問:“醫生,我天天百合、菊花、魚腥草泡水喝,行不行?”“醫生,我天天吃白木耳,可以嗎?”“醫生,我家里有西洋參、楓斗、桂圓,能吃嗎?”從中醫角度看待人體和藥物、食物的關系都需要從整體屬性上去綜合判定,如人體的寒熱、虛實,食物、藥物的補虛、瀉實等。多數情況下,人體機能出現功能失調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中醫講的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的八綱,以及具體的臟腑經絡定位,所以治療疾病也是一個“糾偏”的過程。


如果已經出現比較明顯的病毒性感冒病癥,采用及時的中醫藥治療是很好的治療方法,但需要中醫臨床專家進行現場辨證論治。
就流感而言,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和手段較少,而在這方面中醫藥相對有比較多的方法可選擇,目前,比較有共識的治療方法是在退熱、加快緩解癥狀、降低全身炎癥反應的損害、減少重癥的發生率、促進組織損傷修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