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亞光(上海市靜安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高級工程師) 編輯/丙丁
不同顏色的可見光波長不同,比如紅光波長600納米-700 納米,黃光波長 500納米-600 納米。相比而言,藍光波長只有400納米-500納米,因為短,所以能量就高,穿透力也就更強。 因為穿透力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堅信:藍光能引起眼球的光化學損傷,長期累積,視網膜疾患誘發率增高。

LED燈只剩下紅綠藍三色光,并且還是以藍光為主。如果為了增加亮度,就要提高藍光的強度。這就造成現代人比以前被迫接受了更多的藍光。
人類進化了百萬年,眼睛完美適應自然光,可千萬別被出現幾十年的LED致盲,也別被3D視頻、VR等搞暈。
醫學界應該是對人類視覺狀況最有發言權的。要說光環境對視覺的影響——幾十年前是沙眼多,現在是視疲勞多。
除了藍光赤裸裸的傷害,3D視頻對視力的影響也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北京同仁醫院實驗發現:人在視疲勞的狀態下,眨眼頻率會增加,瞳孔會變小,每個注視點的注視時間會延長。眼部的變化反映大腦對視覺信息的處理過程,眼部參數改變不僅反映視疲勞的程度,也反映大腦的疲勞狀態。3D視頻的確為視覺方面帶來更豐富的信息,所以在觀看3D視頻時,人處于高度警覺的狀態,表現為瞳孔的輕度散大,眨眼頻率的減少,眨眼時間的縮短。眼跳幅度更大,眼跳速度更快。
藍光危害的相關研究早在1976年就開始了,而近幾年大家更是進入了談藍光色變的時代。
記住,藍光波段在415納米—455納米,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傷害最大。

燈具照明應用場所照明度推薦一覽表
現在的顯示技術趨勢是同時聚焦“視覺性能”和“視覺安全”兩方面。照明工效學里的Glare(眩目),就是指室內視覺不舒服指數。一般說來,應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所,選擇合適的照明度,而不應該盲目追求強光照明,尤其應該避免強光反射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