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萍 編輯/青鳥

朱曉萍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荷蘭奈梅亨大學醫學博士。擅長肺結節、肺栓塞、肺間質疾病及肺部疑難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三上午(本部)
周一上午(南院)
68歲患者王先生近日因“發熱、咳嗽、氣短十日”入院。入院前十天,他出現畏寒、發熱,惡心,咳嗽,體溫最高達39.0℃。口服克感敏后,體溫下降,但咳嗽、咳痰加重;接著使用莫西沙星靜滴數天,癥狀也無好轉;之后他進行胸部CT片,發現雙肺斑片影。于是擬診“肺炎”收入我院。
一直以來,王先生身體都很健康,無寵物飼養史,他表示自己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史,甚至也沒有過敏史。入院后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后,各功能正常。
醫生仔細追問病史,原來他之前曾接觸廢舊機械廠廢料,廢料成分為不明的金屬及晶體。在處理廢料的5個多小時里均未佩戴防護口罩保護呼吸道,他當時即感咽癢、咳嗽,第二天出現全身乏力、發熱等癥狀,他自認為“感冒”,未予重視,后癥狀逐漸加重才進行就診。結合此病史及影像學等資料,呼吸中心醫生診斷過敏性肺炎,予以相應的治療,胸部CT好轉后出院。
過敏性肺炎(HP)是由于吸入各種抗原性有機物質引起的一種間質性肺病,既往也稱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
目前,已發現300多種直接吸入可引起過敏性肺炎的抗原。這些抗原可以廣義的被分為細菌、真菌、動物蛋白、植物蛋白、小分子化學物質和金屬。過敏性肺炎的抗原來源非常復雜,以下是一些有關抗原有趣的研究發現。

有研究發現,21%的過敏性肺炎與家庭熱浴系統有關,可引起熱浴肺病。
日本的夏日過敏性肺炎主要是由皮膚毛孢子菌屬引起,其他如白色念珠菌、毛霉菌屬等吸入后也可引起過敏性肺炎。
動物方面不僅鴿子、鸚鵡可引起過敏性肺炎,實驗室動物如老鼠、接觸魚粉提取物也可以引起過敏性肺炎。
小分子化學物質已成為過敏性肺炎新型的暴露原,如房屋裝修時使用涂料中的異氰酸鹽、酐類、染發劑、過氧乙酸、柴油及金屬加工液。隨著社會發展,致敏性物質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過敏性肺炎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常在接觸抗原4—8小時后發病,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反應強度與吸入抗原的量以及暴露時間有關,脫離抗原接觸后病情可在24—72 小時內好轉。反復的急性發作,則可以發展為亞急性形式,在幾周或幾個月內逐漸出現持續的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
可能是長期暴露于低強度抗原環境所致,也可以是反復抗原暴露導致急性或亞急性反復發作后的結果。
明確的暴露史對診斷十分重要,但患者可能對發病環境認識不足,或抗原非常隱匿。因此,詳細詢問病史非常重要,特別是環境和職業暴露史。
抗原暴露史及時間上相關的呼吸道癥狀是過敏性肺炎診斷的重要依據。如室內霉菌(屋漏、不通風的衛生間)、室內寵物、羽絨制品、空調器或濕化器、熱浴裝置等。應當注意,許多病例在持續或間歇吸入抗原數月或數年后發病,有些抗原可能是新的未被報道或未被認知的物質,不要輕易否定。
環境中抗原的濃度、可溶性、顆粒的大小、接觸抗原的頻度、癥狀出現前的接觸時間、呼吸系統的防護情況及工作中各種未知因素都可影響疾病的發病率、潛伏期及嚴重程度。
有些抗原常存在于生活、工作環境之中,應盡量減少其接觸,加強通風、佩戴合適的呼吸面罩等,合適的面罩可以濾過90%—95%的可吸入微粒。本病屬過敏性疾病,痊愈后,不宜從事原崗位工作。
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30—60 毫克/天,持續1—2周;或直到臨床影像學檢查和肺功能檢查明顯改善后減量,療程4—6周。亞急性過敏性肺炎2周后逐步減量,療程3—6個月。慢性持續時間更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