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之健 編輯/青鳥
2018年4月11日習近平考察海南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規劃館時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濟要發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要大力發展健康事業,要做身體健康的民族。”這無疑給構建中國特色的康養民生工程做了“堅持健康優先、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的新時代注解。
基于自身研究和發展需要出發,企業界從“養老”服務切入,將培育資本視為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康養消費市場;地方政府結合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經濟,依托區域內“醫、護、養、學、研”資源優勢,引領醫療、保健、旅游、體育、文創、金融、科技等跨行業集群的康養示范基地建設;學術界從生命養護出發演繹康養內涵,思考美好康養生活專項技術的質量提升、消費互動“互聯網+”和團體標準制定。
康養民生工程事關國計民生。“康養”要有強大的經濟支撐與良好的生態保護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需人文關懷與惠民舉措使百姓情有所依,特別是老齡化社會人口政策落實。改革開放四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正在追求美好的康養生活。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優勢體制、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舉國之力構建中國特色的康養民生工程。
康養民生工程中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舉足輕重,涉及醫療方面的臨床診斷、治療與康復、預防醫學技術;健康管理與促進方面的“CWPAS”體系技術路線:檢查(check)、預警(warning)、防范(prevention)、評估(assessment)的全面健康解決方案(solution);社會保障方面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以及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安排等。
構建美好的康養民生工程,關鍵是提高公民的健康的素養。一是要正確理解維護生理健康的人體自愈能力三種功能,免疫系統的局限清除、干細胞再生組織器官和消化系統的營養吸收;二是要重視調適心理健康,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追求身心日臻完善的生存質量。
以健康延壽的生命長度、閱世歷練的生命廣度和生存質量的生命高度為目標,實現健康養護“三態觀”:體質食療“行”量身運動的平衡生態,高峰體驗“思”知足追求的穩定心態,生存質量“語”健商自測永續文化態;健康資源管理“五尖行”:民以食為天的“舌尖”上安全,生命在運動的“腳尖”上健體,智能化生活的“指尖”上移動,精神性幸福的“心尖”上追求,元認知升華的“腦尖”上開發。
“健康中國2030”規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追求。如何配置既能適應健康人群從孕幼到青少年,到中老年,各個年齡階段的常規普適性康養技術服務項目,又要滿足亞健康與亞臨床、慢性疾病與臨終關懷,乃至規劃身后,不同生存狀態人群的特定專屬性康養服務需求,社會物質供給的進步與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升都不可或缺。
2018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國科協和科技部在北京主辦了“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主題是“科學促進美好生活”。《科學生活》雜志編輯部相向而行,在移動互聯網科普服務平臺——《健康生活有問必答》,結合美好康養生活相關的熱點議題,開展了專家答問系列講座,制作視頻上線發布,目的就是一個: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康養過程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