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逸斐 編輯/長歌

鐘逸斐
女,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擅長血尿、復雜性尿路感染、慢性腎炎的中醫調理、腎虛調理。
膏方門診時間:周一上午(總院)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發病率非常高,2017年數據顯示,全球約4.29億人患有糖尿病,而其中中國患者占三分之一。糖尿病病例數不僅基數非常大,而且其全球增長速率也十分快。
如果得了糖尿病,有30%的幾率會影響到腎臟,進而出現腎臟疾病。而在腎臟病領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炎。2010年,在住院的腎病患者中,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占1%,而糖尿病腎臟疾病占0.8%。僅僅五年時間,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的三甲醫院里,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患者中,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患者已經超過原發性腎病的患者,位列第一,可見糖尿病腎臟疾病發病率增長非常快。

糖尿病腎臟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慢性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之一。臨床特征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等,晚期出現的嚴重腎功能衰竭,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得了糖尿病以后,有多少人會發展到糖尿病腎臟疾病?實際上,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可能導致腎臟損傷,總比例約占30%。即如果得了糖尿病,約有30%的幾率會出現腎臟疾病。
糖尿病腎臟疾病易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相對來說,中低收入國家飲食條件尚可,但缺乏自我防護、保健的意識。
城市人群相對而言工作壓力較大,不健康的飲食和日益久坐的生活方式導致城市的患病率高于農村。
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兒童和青少年,這部分患者有可能在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里出現糖尿病腎臟疾病,此時患者年紀仍然較小。2型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腎臟疾病在老年人中最為常見,但由于社會經濟水平提高,飲食不當、缺乏運動、肥胖率持續上升等,糖尿病腎臟疾病的起病時間趨早,年輕患者也越來越多。
廣大老百姓對于糖尿病腎臟疾病的知曉率非常低,對體檢中指標意義不了解亦不重視,易錯失最佳干預時間。
糖尿病有多種急性和慢性并發癥,急性并發癥包括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性高滲性狀態、高血糖性糖尿病昏迷、癲癇或意識喪失以及感染。慢性微血管并發癥包括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和視網膜病變;慢性大血管并發癥包括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冠狀動脈疾病、導致中風的外周動脈疾病、糖尿病腦病和糖尿病足病。此外,糖尿病還會使癌癥、結核病、認知障礙和抑郁癥的幾率上升。
而危及生命的并發癥,一個在心臟,一個在腎臟。有數據表明,糖尿病患者其腎衰的發生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十倍。據統計,腎臟科尿毒癥終末期透析的患者中,糖尿病腎臟疾病來源的患者要占到44%。一旦開始透析,糖尿病腎臟疾病的進展速度也較快,其五年生存期要遠遠低于其他類型疾病導致的尿毒癥。
與本病愈后不佳相對應的是疾病的醫療花費巨大。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的醫療花費要比糖尿病其他類型的并發癥或者單純糖尿病的醫療花費超出50%。
糖尿病腎臟疾病一般分為五期。明確診斷1型糖尿病后的十年左右時間,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將會發展到Ⅲ期,即微量白蛋白尿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到臨床蛋白尿期,可能再需十年左右;臨床蛋白尿期發展到終末期尿毒癥仍需十年左右的時間。
糖尿病腎臟疾病Ⅰ期為腎小球高濾過期,Ⅱ期為正常白蛋白尿期。Ⅰ期和Ⅱ期在臨床上很難通過一些無創檢查被發現。臨床診斷出的糖尿病腎臟疾病基本直接是Ⅲ期。但2型糖尿病導致的糖尿病腎臟疾病的臨床表現和進展規律更為多樣化。
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是非常關鍵的一期。通過檢測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如果此值持續異常,標志著糖尿病腎臟疾病已經進入Ⅲ期。Ⅲ期是醫生進行干預治療的最佳期,然而此期不易被患者所察覺,從而易喪失最佳治療機會。
臨床上很多患者就診時,就已經進入Ⅳ期。在這一時期,臨床表現為進展性顯性蛋白尿,尿常規檢測可以發現尿蛋白陽性,患者自己可能會發現尿液中泡沫較多,有些人甚至會出現水腫。

從早期微量蛋白尿期到終末期,腎功能逐漸下降至衰竭。終末期糖尿病腎臟疾病,即尿毒癥期,此期只有通過腎臟替代治療可延緩生命。
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腎臟疾病,控制血糖和血壓都是非常關鍵和基礎的。
西醫治療除改善飲食及生活方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基本干預以及定期隨訪外,在腎臟損傷用藥方面,全球公認的治療藥物為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受體拮抗劑,從Ⅲ期出現微量白蛋白尿開始,到Ⅳ期均可運用。但國外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此藥物治療后能有效阻止腎病進展的比例僅僅只占16%—30%。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臟疾病具有一定特色。無論是對于典型糖尿病腎臟疾病蛋白尿的干預,或是比較特殊的類型,如小管間質損傷導致的以肌酐升高為臨床突出表現的造影劑腎病、藥物性腎病等,中醫均具有獨特的治療方法。但無論何種方法,早期介入都尤為關鍵。
因此,糖尿病腎臟疾病一定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進行系統性的干預和治療,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