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其茂 編輯/蘇二
上海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為醫院優秀青年后備人才、優秀中醫人才。兼任中醫藥促進會痰瘀同治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心肺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協會心病委員會委員。
擅長中醫藥診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等疾病,以及汗證、焦慮、失眠、頭痛、眩暈、咳嗽、虛病等內科雜病的調理。
門診時間:周四全天(總院)
中醫藥作為祖國的瑰寶,對冠心病的防治有較好的療效,具有獨特的優勢。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核心,根據中醫理論對冠心病患者采取個性化的治療,有別于西醫對所有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統一的、指南性的治療方法,也能獲得較好療效。
冠心病在中醫中屬于胸痹、真心痛范疇,血脈不通為其主要病機,其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為人體氣血陰陽虧虛,標實為兼夾氣滯、痰濁及血瘀等。每個患者由于生活環境、工作條件、性格及飲食習慣等不同,病機表現也不一樣。在給予活血通脈的基本治法的同時,中醫辨證論治則根據患者不同病機,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1.合并氣虛。冠心病患者常出現活動或登樓氣短、疲勞、乏力等癥狀,中醫認為是氣虛表現,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時加以人參、黃芪等補氣之品。
2.合并血虛。冠心病患者如表現出頭暈、乏力、面色無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舌淡有齒痕,屬于血虛表現,需加入熟地、當歸、白芍等養血之品。
3.合并陰虛。冠心病患者如果出現午后或夜間潮熱、盜汗、手足心發熱、舌紅少苔,屬于陰虛表現,需加入滋陰清熱之品進行調理。
4.合并陽虛。冠心病患者如怕冷、手足不溫、舌淡胖,屬于陽氣虧虛,應加以溫補陽氣藥物治療。
5.兼夾氣滯。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志,二者相互影響,故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有情志不暢,如出現胸悶不舒、喜嘆氣、心煩、急躁、失眠、焦慮等癥狀,應在活血通脈的同時加以疏肝理氣、養心安神。

6.兼夾痰濕。冠心病患者常有體胖、運動少、口粘、苔厚膩,屬于痰濕重,應加以溫化痰濕之品。
總之,中醫防治冠心病始終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不是僅僅治療局部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同時,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機表現進行辨證論治,這些均是中醫的優勢。故許多患者在中醫調理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