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丹 編輯/一帆

楊丹
澳洲華人。復旦大學中文系學士,悉尼大學亞洲學院碩士,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先后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悉尼數家華文媒體記者及總編。現為獨立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代私家教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兒童學習行為、碩博研究方法等。
微信號:sydneydan

本講討論《鬼谷子·持樞》。其核心是,游說需把握時運,或者,借助時代步調或事物自身發展趨勢實施游說。于是,力求順勢而為、避免順己妄為,這依然是無為的思想。
不計標點符號,《持樞》全文63字。因其短小,被懷疑原文有缺。筆者以為并無缺損。盡管寥寥數語,但是該說的,原文已說清;不該說的,原文不多說。剩下的,就看讀者的悟性了。
持:握住,把握,持有;樞:樞紐,關鍵,拐點。說士要把握三種進程及其拐點。(1)君主氣數。(2)王朝氣數。二者有關聯,天佑則我助,天滅則我除,或曰:鬼谷不仁,以列王為芻狗。(3)游說本身的,天成我之謀,我進而動;天賊我之謀,我退而隱。
原文曰: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意即:所謂掌握樞紐,可見于春之萌生、夏之成長、秋之收獲、冬之收藏。天道以及事物的固有運程,不可強行干涉或與之悖逆。凡與之悖逆者,即便有成于一時,也將必敗于一世。
于是筆者以為:春夏秋冬,比喻事物的進程階段。事物的發展皆有拐點,君主氣數、王權氣數,也都不例外。干而逆之者,比如,春行夏秋冬之事,夏行春秋冬之事,秋行春夏冬之事,冬行春夏秋之事,此皆違背自然規律,故曰:干而逆之。
原文又曰: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意即:君主亦是如此,其生、其養、其成、其藏,同樣不可悖反逆行。悖反逆行者,即使旺盛于一時,也必衰敗于一世。這是天地萬物以及君事的最大規律所在。
于是筆者以為:本段明示了“持樞”的深層旨趣。從道家哲學來書,萬事萬物皆有周期而非永恒不變,這是自然規律。這種規律以四季作比喻就是,君主或王朝的氣數大體分四階段:萌動(如春)、成長(如夏)、停滯(如秋)、衰退(如冬)。說士進言時機的把握,要緊扣這種規律,一如前文所言,“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舉例來說,公元1867年7月,曾國藩與謀士趙烈文談及清朝氣數,烈文留下一段著名預言,曰:“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后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其中,“抽心一爛,不出五十年”之讖后來應驗。清亡(1912)距離烈文預言四十五年,果然是“不出五十年”。
我們在給別人建言時,也應把握時運。對方關切的事物若處在上升期,進取類建言易被接受;若處于下降期,規避類易被接受。否則,我們就是罔顧事物走勢,執拗于證明自我正確性(順己妄為)。如此建言,事實將不會站在你這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