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徐涇鎮社區志愿服務中心于2014年12月正式成立,位于諸光路1119弄,距離國家會展中心2千米。建立了青浦區志愿者協會徐涇鎮分會和西虹橋地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雙重領導體制。2015年先后成為區級志愿者服務基地、市級志愿者服務基地和青浦區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目前,注冊志愿人數19 853人,團隊56個。中心開展的志愿服務內容包括:會展保障、環境衛生、公共安全、文明倡導等。一次巡查、首問責任制、微信群聯絡等機制。五是注重保障激勵,建立志愿者服裝、挎包、雨披等基礎裝備統一配備,頒發榮譽證書、各項評優等激勵機制。六是開展總結評估,每次服務結束后及時總結分析,編印《“微笑四葉草”志愿者服務管理手冊》。七是健全檔案制度,建立志愿者(隊)檔案、項目檔案和活動臺帳。
中心以國展為原型,設計了“微笑四葉草”形象標識,中間為笑臉圖案,主體為四葉草圖案,寓意笑迎八方客,充分體現“我志愿、我快樂”的志愿精神。
在供需對接方面,中心注重動員和整合資源,通過五大途徑招募志愿者:村居層面、企業層面、全區統籌招募、面向社會廣泛招募和網絡平臺招募,線上與線下同步管理。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一是果斷停用“僵尸團隊”;二是鼓勵注冊“新建團隊”;三是硬件提升,確保常態。專門建立“云課堂”,并為下級團體提供常態化指導和學習場所。
通過規范管理,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培育互助精神。一是明確招募途徑,與綜治辦合作建立志愿者招募審核制度。二是強化三區聯動,培育社區項目“小孟工作室”、園區項目金博“好好干”、校區項目“方爺爺護學隊”,“三區”在開展各自團隊服務基礎上,形成志愿聯動網絡。三是建立志愿者培訓與發展機制,中心開展專業的崗前培訓,搭建自我提升平臺,多次開展志愿禮儀、應急疏散和基礎救護等培訓。同時,注重志愿者的成長與發展,開展心理咨詢、志愿者交流會等活動。四是加強的現場執行,建立一天一表、每日一頁、兩小時

中心充分發揮“微笑四葉草”志愿服務品牌效應,帶動全鎮志愿服務項目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會展服務是中心品牌項目,累計參與服務7個大型展覽,志愿者約1 460人次,服務時間約達11 680小時,成為活躍在國展舞臺的“志愿守護星”。“微笑四葉草”志愿服務團隊也因此獲評2014—2015年度市志愿服務先進集體。
在項目孵化和組織培育方面,中心通過自行組織、升級改造、指導開展等不同方式合計運作了10大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并培育了4支新的志愿服務團隊。例如,“小巷享智慧、小劇聚文明”志愿服務項目,從百姓視角拍攝微視作品,新型志愿服務模式吸引了《新聞坊》前來采訪;其中,《道路安全人人有責》被市文明委推薦到軌交站點播放宣傳;《以“小巷微距” 探索社區黨建群眾工作法》入選市“城市基層黨建優秀案例”,獲三等獎;外籍志愿者John Cucinello創建的“‘洋蠟燭’西華周六免費英語課程”已為百余名徐涇地區弱勢青少年提供無償英語教學,其本人也獲得“2015 上海國際卓越獎”、2016年度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等榮譽;護校志愿服務項目發起者“方爺爺”被評為2014—2015年度上海市優秀志愿者、2016 年度上海市文明交通好市民。
寶山區月浦鎮社區志愿服務中心成立于2013年,地址在富樂支路18號,面積約200平方米,是面向廣大志愿服務組織、社區單位、志愿者、居民,實行常態化、社會化、實體化運作的服務窗口和實踐陣地。近年來,中心積極發揮樞紐作用,構建起以中心為主體,43個志愿服務站、61支志愿服務團隊、1.6萬名注冊志愿者的“一網三縱”工作格局。以“三融合”的精準型服務,推動志愿服務走進千家萬戶;以“品牌化”的常態型服務,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聯動式”的協同型服務,共建美好家園;以“促循環”的引領型服務,傳播社會正能量。逐步形成了“五彩”公益行動、“手拉手”服務社、“樂融融”黨員工作室等16個特色志愿者團隊和品牌。
2 0 1 7年2月,月浦鎮探索運用“社區通”平臺開展社區自治共治。中心趁勢而上,運用“互聯網+”理念,借助“社區通”打造志愿服務管理新載體、新方式,引導村(居)志愿服務站在新媒體平臺上加強志愿服務的宣傳、展示、互動和交流。
根據“社區通”平臺用戶的活躍度和參與度,各志愿服務站挖掘了一批有愛心、有技能、正能量的社區能人,結成社區志愿服務聯盟,形成“分類別、多聯動、共享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
利用“社區通”平臺,精準發布活動公告,使居民及時了解所在社區活動情況并積極參與其中。比如,在“社區通”平臺發出“爭創全國文明鎮,共建月浦美麗家園”倡議書后,廣大居民積極投身“文明修身我先行,爭做可愛月浦人”實踐中,環境整治、文明宣傳、共享單車整治等處處有志愿者身影。
通過“社區通”的評論功能,社區居民可以實時反饋對志愿服務活動的感受、意見和建議,中心和志愿服務站不斷調整和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和內涵,與社區居民形成良性互動,提高供需匹配度,提升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感受度。
通過“社區通”平臺,各志愿服務站及時將志愿服務的成果進行在線展示,深入宣傳身邊志愿者優秀事跡,凝聚了一批社區能人、達人、熱心人,積聚滿滿的正能量,推動社區志愿者服務不斷進步。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借助“社區通”平臺,中心逐步建立了“需求廣泛采集、項目發布告知、平臺快速鏈接、供需有效對接、風采時時展現”的管理模式,月浦鎮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正發生著積極變化。
月浦各社區正在逐步建立起網上的“熟人社區”,月浦鎮各個志愿者團隊也正在不斷被居民所了解和熟知,社區居民對志愿服務的認同感不斷提升,為志愿服務團隊的培育積累了強大動能。
社區居民在“社區通”平臺獲取到志愿服務信息后,在線下,既可以選擇當志愿者參與志愿者活動,提供志愿服務,也可作為被服務對象,獲取和享受自己想要的志愿服務,供需對接日趨精準。
“社區通”平臺可以實時反饋各方對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和建議,線上線下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互動,這為志愿服務中心在項目孵化、資源整合、指導監督等方面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提供了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