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竹
(佛山中紡聯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211)
織物尺寸變化率是織物服用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指織物在松弛狀態下經水洗滌或浸潤后經緯向尺寸相對于原始尺寸的變化率[1]。自GB/T 8628—2013[2]標準變更明確了筒狀針織物宜裁開并使用平坦的單層狀態后,對于針織面料一直采用單層狀態測試。但在操作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有些樣品在洗滌過程中容易變形,洗滌前后各個標記之間的距離出現明顯的差異,即面料各個部位尺寸變化率不同步,需重新取樣復核;樣品洗滌后容易卷邊,導致不方便測量等,這些都嚴重影響著結果的準確性。為了保證數據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合適、有效的選樣方式至關重要。本文通過試驗對比不同厚薄、成分、組織結構、單或雙層針織面料對結果的影響從而得出合適的取樣方式。
國際標準洗衣機、秤、鋼直尺;ECE洗滌劑、陪洗布。
單層試樣:將試驗樣品裁剪為70 cm×50 cm(樣品詳細參數見表1),試驗要求為50 cm×50 cm,多出的長度為懸掛晾干準備。將樣品放在標準大氣下調濕,在自然松弛狀態下至少調濕4 h。

表1 單、雙層試樣參數
雙層試樣:將試驗樣品裁剪為120 cm×50 cm(樣品詳細參數見表1),把試樣對折包邊,試驗要求為50 cm×50 cm,多出的長度沿著對折邊剪開兩個孔,以便懸掛晾干。將樣品放在標準大氣下調濕,在自然松弛狀態下至少調濕4 h。
標記:將試樣放在平滑測量臺上,在試樣的長度和寬度方向上,做三對標記點。標記點距離為35 cm。
洗滌方法按GB/T 8629—2001 5A程序,洗滌一次,懸掛晾干,即將試樣加陪洗布共2 kg,加入20 g ECE洗滌劑,按5A程序洗滌。洗滌后,輕輕抖平試樣折皺,并且穿過竹竿使經向垂直晾干。
將晾干后的試樣放在標準大氣下調濕,并且按照GB/T 8628—2013和GB/T 8630—2013進行測量和計算。
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2.6.1測試結果偏差統計
從以上19個試樣可知,單、雙層結果偏差在1%以內的占94.74%,只有兩塊面料的偏差為1.4%和1.2%,超出1%的偏差范圍,說明兩種制樣方式,所得到的結果不會出現明顯的偏差;另外,結果偏差≤0.5%的占68.42%,即大部分結果的偏差都集中在0.5%以內,說明同一面料單、雙層試樣的尺寸變化率結果一致性比較高,單、雙層的取樣方式對結果的影響性不大。所以在保證數據準確性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統計偏差在0.5%以內(包括0.5%)的數據,計算尺寸變化率。
2.6.2單位面積質量對尺寸變化率的影響
將單位面積質量X分為三個范圍:X≤200 g/m2,200 g/m2 表2 各試樣測試結果 2.6.3纖維成分對尺寸變化率的影響 一般來說,吸濕性大的纖維,浸水后纖維膨脹,直徑增大,長度縮短,尺寸變化率就大。棉、粘膠纖維的吸濕性比較好,所以棉、粘膠面料的尺寸變化率比較大;化學纖維的吸濕性差,其尺寸變化率就小。樣品4#、5#、8#、10#、13#、14#、15#、16#、18#、19#是純棉或純粘纖(氨綸除外),單、雙層面料偏差大于0.5%的占50%,整體結果偏差相對較大;樣品1#、2#、3#、6#、7#、9#、11#、12#、17#是棉或粘膠與化學纖維混紡的面料,單、雙層面料偏差大于0.5%的樣品占11.1%,整體結果偏差相對較小。 綜合分析可以發現單、雙層試樣尺寸變化率偏差比較大的是4#、8#、16#,它們之間存在的共性是樣品既是純棉面料,單位面積質量又小于200 g/m2,因此在檢測工作中要對類似試樣特別注意,以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通過對多種樣品的單、雙層試樣進行尺寸變化率測試發現,同一面料單、雙層試樣的尺寸變化率結果一致性較高,取樣方式對結果的影響不大;吸濕性大或單位面積質量小的樣品尺寸變化率偏差較大。因此在檢測過程中,對于吸濕性大或單位面積質量小的樣品,應適當增加取樣數量和試驗次數,以減小試驗數據的偏差,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3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