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與發展中,積累了大量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至今仍舊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研究價值和教育價值,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對其保護至關重要。新時期,創意產業化為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新的解決路徑。本文基于對保護語境下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的概述解析,重點就其有效踐行策略進行了探究。
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在于繼承其內在精神文化,保留其核心技藝,其創意產業化發展可以說是與現代社會文明融合的產物,其本身獨特的民族意蘊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信息化時代,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更是展現出了強勁的動力,未來市場前景不可估量,其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學術界關注和熱議。
一、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概述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釋義,創意產業即是指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在現代化產業發展結構中,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依托知識和文化,通過創意滿足市場需求的特性,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與青睞。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環境下,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越發強烈,進一步推動創意產業化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民遺留下來的珍貴財富,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同時作為一種特殊的智慧結晶,還發揮了重要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
新時代,在“文化自信”戰略導向下,對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至關重要,其與創意產業的融合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由此產生的文化效益、經濟效益不可估量,理應得到高度重視。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人才、技術、管理等,現階段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仍舊存在不少問題,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策略
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對各方面參與要素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建構四位一體
綜合來講,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是一項浩偉的系統工程,單純地依靠地方企業很難保證其實效性。既往實踐經驗表明,市場經濟時代,政府對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的干預支持尤為重要,如果缺乏必要的政策導入,可能會出現粗制濫造、惡性競爭等市場無序現象,由此產生的不良后果難以想象。同時,企業作為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的主體,其本身亦因資金有限、設備落后、人才匱乏等因素制約影響,無法滿足市場化、產業化發展需求。
針對此類情況,人們以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切入點,為了進一步推動其創意產業化發展,應建構以政府為主導,設計、科研與企業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的四位一體格局。在具體踐行過程中,政府應加大對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價值的宣傳,依托科學的政策引導,促進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建設與發展,適度提高財政支持,有機地將企業與科研、設計單位組合在一起,使之相互協作,實現共融發展。
(二)調整產品布局
在高度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規模及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同質化競爭現象越發嚴重,尤其是在巨大經濟效益的驅使下,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空間被進一步壓縮,長此以往,勢必會威脅到各項產業的生存。人們普遍認為,整體性傳承是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基本方式和首要方式,價值、內涵、個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層結構,外在表現形式則是其表層結構。如果脫離原生態環境,基于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就沒有了著力點,產業化也就必然淪為一種表象。因此,地方企業要重視對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的挖掘,善于提煉其特有的技術工藝和表層結構,并將濃郁的民族精神融入產品設計中,如此才能有效激發受眾興趣,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心理需求,這亦是其參與現代市場競爭并取勝的重要資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我國現階段在利用和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側重于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或濫用。因此,企業要著力在產品開發與布局上下功夫。
(三)實施美術創意產業園項目
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以身口相傳的方式得到延續,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是如此。受封建社會供需方式及生產水平的影響,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以單個傳承人或生產作坊的方式得以繼承延續,存在明顯的個體化特征,賦予了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創意基礎,但正是這種傳統的生產模式大大地限制了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化發展速度和規模。為此,面對當今社會文化創意經濟良好的發展趨勢,人們要在不斷加強工藝美術生產工藝、技術創新變革的同時,將現代化企業生產模式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工藝美術作品的生產上來。具體來講,可以在當地政府的牽頭作用下,聯合當地手工制造業、文化創意企業共同推進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以北京798藝術區、深圳華僑城、上海田子坊等優秀文化創業產業園為“參照物”,以工藝美術核心藝術魅力為中心,以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形式,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性為閃光點,積極開展美術產業園項目規劃工作。人們要準確衡量工藝美術產業園產業價值、商業價值、地產價值之間的關系,以工藝美術展、生產為中心逐漸向與之相關的休閑、旅游、銷售、居住進行產業化拓展,助推美術產業園一體化經營運作模式的實現。
(四)重視人才建設
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本是人才,而推動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的關鍵亦是人才。在國家人才戰略的宏觀布局下,應重視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人才發展,不斷加強相關建設,為該項工程實踐積蓄力量。具體而言,政府、企業及科研等各級單位應充分尊重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意見和建議,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在此之余,要進一步開發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價值,善于發現他們在創新、管理和其他方面的才能,組織其積極參與到相關開發、設計等系列保護活動中,給予適當的獎勵,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企業還可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多樣化的培訓教育工作,針對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既有素質結構進行補充,及時更新他們的思想理念,宣導創新、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先進知識,緊跟時代潮流,培養其更加全面的能力素養,結合實際情況委以重任,使之為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做更大貢獻。
三、結語
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十分重要和必要,其兼具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于一身,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未來市場前景不可估量,因而人們必須高度重視。筆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深度解析保護語境下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需求及現狀,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踐行舉措。
(邢臺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邢臺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保護語境下的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XTSK6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