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平 陳莉 李娜 關紅


[摘要] 目的 調查大連市不同等級醫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現狀及現患率,分析其影響因素。 方法 采用橫斷面調查法,于2017年11月15日8∶00~16日8∶00(24 h內)同一時間統一調研了大連市20家不同等級醫院在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334例。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自我管理行為量表以及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進行調查,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影響因素。 結果 大連市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SAS、SDS得分均高于國內常模,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不同診斷中心力衰竭患者SAS得分最高,介入治療患者SDS得分最高。不同醫院等級、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居住地、經濟狀況、居住狀況及主要經濟來源的患者SAS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不同醫院等級、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狀況及主要經濟來源的患者SDS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SAS總分與自我管理、SSRS總分均呈負相關(r = -0.165、-0.210,均P < 0.01);SDS總分與自我管理、SSRS總分均呈負相關(r = -0.164、-0.254,均P < 0.01)。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居住狀況、SDS評分、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焦慮的影響因素(P < 0.05);職業、年齡、醫院等級、SAS評分、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抑郁的影響因素(P < 0.05)。 結論 大連市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焦慮、抑郁水平偏高,醫護人員應多關注獨居、無穩定工作及基層醫院患者,給予針對性治療和干預,改善患者負性情緒。
[關鍵詞] 心血管疾病;焦慮;抑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39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3(b)-0058-0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住院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死亡率居各類疾病之首[1]。CVD的發生、發展、轉歸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2-4]。CVD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礙,會加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使患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較差的預后[5]。因此,對CVD患者焦慮抑郁的診斷及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研究顯示醫護人員側重對患者的疾病治療和護理,而對焦慮、抑郁等心理治療和干預重視不足[6]。目前,國內外對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同一家醫院,但就區域性不同等級醫院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報道尚較少見。本研究通過調查大連市不同等級醫院CVD住院患者的焦慮、抑郁現狀及現患率,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醫護人員制訂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橫斷面調查法,于2017年11月15日8∶00~16日8∶00(24 h內)同一時間統一調研了大連市20家不同等級醫院在院CVD患者共1334例。其中,三甲醫院10家,三乙醫院4家,二甲醫院6家。CVD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介入治療,以患者第一診斷為標準。納入標準:①心血管內科同一時間段(24 h)的住院患者;②年齡>18歲;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癡呆、精神疾病史、言語、認知障礙患者;②正在服用激素替代治療或精神類藥物的患者;③病情緊急者,如心肌梗死急性期。本研究經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診斷、病程、年齡、職業和文化程度等。
1.2.1.2 焦慮自評量表(SAS)? 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50~<60分為輕度焦慮,60~<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7]。
1.2.1.3 抑郁自評量表(SDS)? 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2~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7]。
1.2.1.4 自我管理行為量表? 采用美國斯坦福大學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8]中的“自我管理行為量表”中文版進行評價,包括運動鍛煉、認知癥狀管理、與醫生溝通3個部分,15個條目,得分越高則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1.2.1.5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 量表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10個條目,總分越高則社會支持越好[9]。
1.2.2 調查方法
采用橫斷面調查法進行多醫院聯合調研,調查人員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經統一培訓后,依據知情同意及自愿參與原則向研究對象解釋本次調查目的。問卷閱讀困難者,由調查者向其逐項口述問題并幫助填寫,調查問卷當場回收并檢查有無遺漏。問卷統一采用Excel雙人核對錄入。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34份,有效回收率為88.93%。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現狀
本研究共調研大連市CVD住院患者1334例,焦慮、抑郁發生率分別為31.11%(415/1334)、50.67%(676/1334)?;颊逽AS得分為(44.85±11.37)分,高于國內常模(n = 1158)評分[(37.23±12.59)分][10],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15.759, P < 0.001);患者SDS得分為(50.04±14.25)分,高于國內常模(n = 1340)評分[(41.88±10.57)分][11],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16.811,P < 0.001)。
2.2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單因素分析
不同醫院等級、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居住地、經濟狀況、居住狀況及主要經濟來源患者的SAS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不同醫院等級、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狀況及主要經濟來源患者的SDS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3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與自我管理、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SAS得分與自我管理總分呈負相關(r = -0.165,P < 0.01);與SSRS總分呈負相關(r = -0.210,P < 0.01);大連市CVD住院患者SDS得分與自我管理總分呈負相關(r = -0.164,P < 0.01);與SSRS總分呈負相關(r = -0.254,P < 0.01)。
2.4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分別以SAS、SDS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和相關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居住狀況、SDS、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焦慮的影響因素(P < 0.05);職業、年齡、醫院等級、SAS、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抑郁的影響因素(P < 0.05)。見表2~3。
3 討論
3.1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現狀
本研究中,大連市CVD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分別為31.11%和50.67%,與楊林等[12]研究結果(28.6%和46.4%)接近,但低于史秀莉等[13]的研究結果(41.2%和58.8%)。目前大多數研究都是對同一家醫院單一診斷患者進行的中小樣本調查,而本研究是對大連市20家不同等級醫院進行的大樣本調查,且納入的診斷多樣,可能是造成研究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其中,心力衰竭患者SAS得分最高,可能與其病情遷延、反復住院治療有關。此外,某些抗心力衰竭藥物也會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慮情緒。介入治療患者SDS得分最高,可能與治療產生的經濟壓力以及多次手術帶來的對疾病并發癥和預后的擔憂有關。高血壓患者SAS、SDS得分最低,可能與其病情發展緩慢,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較輕,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有關。CVD患者發生焦慮、抑郁不僅需要依靠藥物治療,有效的心理干預更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手段。研究發現,對CVD患者予以綜合性的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臨床療效[14]。
3.2 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獨居患者的焦慮水平較與長輩、配偶、子女同住的患者高,與溫秀芹等[15]研究結果一致。CVD多需要長期規律服藥及行為生活方式的調整改變,獨居患者缺乏家庭成員的支持,往往很難堅持,而且其社交范圍小,缺乏外界新信息的刺激,影響患者應對和管理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農民較職員的抑郁水平高。Demakakos等[16]研究表明,收入和健康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職員相較于農民,有著較高的穩定經濟收入來源。在面對疾病時,可以通過購買更多的醫療保健服務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而農民在飽受疾病折磨外,還要承受高昂的醫療費用,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本研究中,老年(>60歲)患者占70.8%,年齡越大,抑郁水平越高,與宋翠俠等[17]研究結果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功能都較前減弱,社會角色、家庭環境的轉變以及喪偶等生活事件使老年人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在不同等級醫院中,二甲醫院患者抑郁水平最高,三甲次之,三乙最低。宋文信等[18]研究表明,CVD患者焦慮抑郁障礙是基層醫院就診者中的常見問題。由于對焦慮抑郁知識的缺乏,當患者情緒障礙與軀體障礙并存時,容易出現漏診、誤診。三甲醫院擁有更優質的醫療資源,住院患者基數大且病情較重,易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和恐慌心理,加重抑郁情緒。有數據表明,在三甲醫院就診人群中,60%以上是慢性病患者,應重視基層醫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呼吁建立“雙心醫學”的三級干預體系,有效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模式,提升基層醫院身心治療水平[19]。三乙醫院患者抑郁水平最低,可能與其住院患者病情輕、多以調理保養為主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我管理與焦慮、抑郁呈負相關,與孔林芳等[20]研究結果一致。心理狀況較好的患者更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主動改善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去治療疾病;而具有負性情緒的患者可能更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上,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社會支持與焦慮、抑郁呈負相關,與高紅貞等[21]研究結果一致。具有較高社會支持的患者,可以獲得更多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與慰藉,與親人的溝通可以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
3.3 小結
本研究涵蓋大連市20家不同等級醫院,反映大連市CV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態不容樂觀,心力衰竭、介入治療、二級甲等醫院CVD患者焦慮抑郁狀態應倍受關注。CVD患者焦慮抑郁受居住狀況、職業、不同等級醫院、社會支持、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影響;醫護人員應多關注獨居、無穩定工作及基層醫院患者,重視心力衰竭及介入治療患者的心理情緒,預見性采取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8,33(1):1-8.
[2]? 魏萬林,張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與精神心理障礙[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5,7(5):579-582.
[3]? 張穎.心理干預對冠狀動脈支架置入患者負性情緒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 19(4):1-3,16.
[4]? Gaye B,Prugger C,Perier MC,et al. High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s a barrier to reach an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The Paris Prospective Study Ⅲ [J]. Sci Rep,2016, 6:18951.
[5]? 劉梅顏.心血管疾病與精神心理關系最新研究進展—雙心醫學發展評述[J].山東醫藥,2012,52(4):1-3.
[6]? 馬文林.重視雙心醫學原創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7, 38(3B):8-10.
[7]?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8]? Deborah JT,Sarah EH,Russell EG.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 [J]. Diab Care,2000,23(7):943-950.
[9]? 姚樹橋.心理評估[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0]? 吳文源.焦慮自評量表SAS[J].上海精神醫學,1990(2):44.
[11]? 王春芳,蔡澤環,徐清.抑郁自評量表-SDS對1340例正常人評定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7-268.
[12]? 楊林,褚德發,王宮明,等.住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調查[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4):150-151.
[13]? 史秀莉,亢玉,陳晨,等.心衰住院患者焦慮抑郁共病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8(3):435-440.
[14]? 喬軍,麻玉秀.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療效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3):8-9.
[15]? 溫秀芹,韓琤琤,趙潔,等.北京市某社區老年人心理壓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6):784-789.
[16]? Demakakos P,Nazroo J,Breeze E,et 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The Role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J]. Soc Sci Med,2008,67(2):330-340.
[17]? 宋翠俠,柴樹花.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2462-2463.
[18]? 宋文信,譚力,李洪林,等.基層醫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診者中抑郁焦慮障礙的患病率調查[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10):911-913.
[19]? 海京.推進分級診療,助力深化醫改[EB/OL]. [2015-12-28]. http://www.ncd.org.cn/Article/index/id/3879.
[20]? 孔林芳,蔣文慧.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9):2343-2345.
[21]? 高紅貞,高奶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6):760-761.
(收稿日期:2018-06-21? 本文編輯:張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