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冉
摘 要:隨著高速公路的不斷擴展,各省的高速公路網絡密度不斷提高,在硬件設施不斷提高的同時,精神文明的發展也不容忽視,本文將就高速公路的精神文明建設進行簡要討論,以期待對下一步的高速公路建設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高速公路 精神文明建設 措施分析
前 言
高速公路的建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計,當基礎的建設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必然的要進行精神的建設,精神文明的建設由此應運而生。如何要建設高效、便捷、服務水平佳的高速公路,成為高速公路建設的瓶頸問題,本文將從措施層面入手,進行簡單的討論。
一、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基點
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點是開展后繼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須立足于廣大人民的需求才能夠獲得長遠的發展。社會主義的精神建設是“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以人的需求為發展的動力就要面對人的合理權益,這不僅僅是對職工而言,要有滿足職工的發展空間,提升職工的進取心和工作動力;還要對司乘人員進行便捷優質的服務,從而不斷提高整體行業的發展水平。因此“以人為本”、“履職為人”成為提高員工素質的指導思想,這也是不斷進行精神建設的宏觀調控高度。
二、開展精神文明活動的基本立足點
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是將指導思想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貫徹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實事求是”思想。“實事求是”指的是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斷聯系事物的實際聯系,從而在精準掌握規律的基礎上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并進行能動性的行為。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我國從省市到縣鎮層層滲透,是和大眾聯系緊密的交通途徑,因此開展高速公路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必然離不開“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具體的要求有工作實際、部門實際等兩大方面[1]。
(一)工作實際
高速公路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的工作崗位需要不同的辦公方法。隨著工作環境、服務對象、工作內容等存在差異,首先在不同的辦公的崗位之中,收費員崗位進行精神文明的提高就涉及迎賓禮儀、收費效率、電子化辦公等方面;而綠植養護帶的養護人員就要進行環境的保持,從而保證整潔、干爽的高速環境風貌。在同類的工作崗位之中,也需要進行不同情況的分析,才能夠準確開展精神文明活動,如工程養護崗位,就要進行各種建設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來把握工作的進度和側重點。
(二)部門實際
開展精神文明建不僅需要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變化,還需要結合各個分管單位的實際情況。雖然高速公路的建設離不開各個工種的齊心協力,但是在區域上為方便管理,仍進行單位和部門的劃分。在進行單位和部門的管理之中,可以從人員的素質、數量、性別等方面進行特點的挖掘,從而鍛造出獨一無二的文明優勢。
三、如何提高精神文明建設
(一)開展專項活動
任何一種活動都需要進行有針對性地宣傳才能夠被大眾所熟知,精神文明的建設更是如此。為確保高速公路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準確開展,就必須將實際的工作和精神相聯系,從而進行文明建設的分解,將目標進行具體化、分解處理,從小的警示牌標語處理到大的公益活動處理,都可以借助高速公路的廣泛號召力和便捷的宣傳能力,進行社會性的廣泛推廣。在此階段中,不僅會帶動大眾加深對精神文明的不斷理解,加深社會影響力,還能夠使得專業的職工明確工作的意義,最終實現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意義。
(二)先進事跡影響
只有活動的帶動,沒有可視化的效果帶動,是無法帶來規模化的社會效應的。適當地進行先進事跡的挖掘,能夠實現先進化的帶動作用。開展精神文明活動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可視可見的的事跡,只有從基層不斷進行事跡的挖掘,真實貼近一線員工的工作現狀,真實贊頌在酷暑寒冰中堅守崗位、一絲不茍的工作人員,才能夠創建具備可視化的榜樣,引導職工不斷自發性的主動思考,以形成先進帶后進的帶動效果。不僅僅在普通的員工當中,負責人的模范帶頭作用也是不可忽視,嚴于律己的上級能夠產生上行下效的帶動作用,在全局觀念上形成縱橫的深遠影響,進一步明確廣大職工的文明修養[2]。
(三)進行激勵政策
精神文明的建設過程當中,適當的激勵政策能夠對員工造成一定的積極作用。精神文明是以人為中心進行建設的,激勵政策能夠有效的培養人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高速公路的工作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助推劑,而人才的激勵政策正是推進工作的重要舉措。只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才能夠在員工內部產生強大的驅動力,進而激發員工的活力,促進員工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知。人才的激勵政策既可以是物質的獎勵,保障人員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還可以借助精神的激勵政策,對于優秀的職員進行精神的表彰,強調職員的個人價值。
總 結
高速公路網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網絡組成,重視高速網絡的發展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穩定和地區繁榮,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能夠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獲得更為人性化的服務。只有抓住“以人為本”的基點,才能夠在保證發展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不斷地促進精神文明,從而將高速公路的建設更加提升一層臺階。
參考文獻
[1] 易建麾.新常態下高速公路施工企業思政工作的機遇與挑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8):166+184.
[2] 曹媛. 公路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