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玲
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
肺癌為世界范圍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非小細胞肺癌(NSCLC)為肺癌中發病較多的類型,占所有肺癌發病的80%左右,肺癌的遠處轉移會導致NSCLC 患者的預后較差。NSCLC 患者易出現腦部轉移,治療以放化療、手術等治療為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2]。全腦放療為治療NSCLC 腦轉移的重要治療方法,尤其適用于EGFR 突變型NSCLC 腦轉移患者[3]。厄洛替尼是臨床中常見的EGFR-TKI。在本次研究中,在全腦化療的基礎上,加用厄洛替尼治療EGFR 突變型NSCLC 腦轉移患者,觀察臨床療效和預后情況。現報告如下。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對比分析(n)
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EGFR突變型NSCLC腦轉移患者60例。①納入標準:經病理學檢查,或腦MRI或CT進行診斷;基因檢測確診為EGFR 基因突變;年齡45~75 歲;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轉移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完善。將60 例患者分為兩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59.10±5.41)歲;腦轉移灶數目:單發11例,多發19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58.85±5.02)歲;腦轉移灶數目:單發13例,多發1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腦放療,腫瘤吸收量(3 000~3 600)cGy/(10~12)F,觀察組放療時采用厄洛替尼進行口服治療,150 mg/次,1次/d,直至放療完成后至少2個月。
觀察指標:依據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RECISTI)進行療效評價,對腦轉移病灶進行療效評定,分CR、PR、SD 和PD,客觀有效率(ORR)=CR+PR,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截止時間2017年12月,隨訪時間為1年,并觀察兩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中位總生存期。
統計學方法:經SPSS 17.00 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及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有效率:對照組ORR和DCR分別為13.33%和63.33%,觀察組ORR 和DCR分別為56.67%和90.00%,觀察組的ORR 和DCR 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生存情況:對照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8個月,觀察組無進展生存時間6個月;對照組無進展生存率60.00%(18/30),觀察組無進展生存率83.33%(25/30),觀察組無進展生存率高于對照組(χ2=4.022,P=0.045)。
NSCLC 在出現轉移后以全身治療為主,治療的目的以提高臨床療效及改善預后為主。全腦放療為治療NSCLC 腦轉移的重要治療措施,可延長患者的生存質量,但臨床療效仍不盡人意。因此在臨床中針對NSCLC腦轉移患者仍需尋找更為有效的方法。EGFR-TKI為治療EGFR 突變型NSCLC 患者的重要治療措施[4],厄洛替尼為小分子的靶向治療藥物,對NSCLC腦轉移患者有明顯的療效[5]。厄洛替尼經過血腦屏障的比例較高,代謝產物通過率也較高,可有效增強放療作用,其治療的機制可能為厄洛替尼在全腦放療的基礎上可有效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了腫瘤血管的生成,從而為聯合全腦化療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礎。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通過觀察厄洛替尼聯合全腦放療治療NSCLC 腦轉移后,結果表明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較高,臨床預后情況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6]。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觀察厄洛替尼聯合全腦放療治療EGFR 突變型NSCLC 腦轉移患者,結果表明患者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且臨床預后情況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明顯,研究結果和上述學者的報道具有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厄洛替尼聯合全腦放療治療EGFR 突變型NSCLC 腦轉移較全腦放療的臨床療效較高,預后情況較好,證明了厄洛替尼同步全腦放療對EGFR突變型NSCLC 腦轉移患者的可行性,具有較高的臨床運用價值和運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