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儉軍 黎秀英
405408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中心衛生院內科1
405403重慶市開州區南門鎮衛生院內科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進而導致食管黏膜組織出現不同程度損傷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燒灼不適感、反酸、胸骨后明顯疼痛等[1]。目前臨床治療RE的主要方案為抑制胃酸分泌過量、促進胃腸道蠕動,但選擇何種藥物聯合治療仍存在爭議。本研究選擇泮托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RE,療效較理想,現報告如下。
2016年2月-2018年2月 收治RE 患者80 例,根據臨床癥狀及體征、胃鏡檢查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 例;平均年齡(48.3±8.2)歲;病程(3.2±0.7)年。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7.7±8.6)歲;病程(3.4±0.8)年。兩組患者在上述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囑咐清淡飲食,禁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夜間睡眠時抬高床頭。對照組予以泮托拉唑治療,治療劑量40 mg,清晨空腹狀態下口服,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莫沙必利,治療劑量10 mg,飯前30 min 口服,3次/d。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4周。
臨床觀察指標:根據RE患者燒灼不適感、反酸、胸骨后疼痛等臨床癥狀及體征的嚴重程度和發作頻率等予以計分。0 分:未出現RE 相關臨床癥狀;1分:經提示可發現存在RE 相關臨床癥狀,且可忍受上述癥狀;2分:自覺存在RE相關臨床癥狀,但不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3 分:RE 相關臨床癥狀明顯,難以忍受,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明顯影響。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胃鏡療效比較[n(%)]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0 級:無RE 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1級:偶爾出現輕微臨床癥狀,但可以忍受;2級:經常出現RE相關臨床癥狀,但不會對日常工作造成影響;3級:臨床癥狀難以忍受,對日常工作造成明顯影響,需休息或采取藥物治療。①顯效:降低2 級,或降至0 級;②有效:降低1級;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明顯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胃鏡療效判斷標準:①痊愈:患者食管黏膜組織炎性反應完全消失;②顯效:患者食管黏膜組織炎性反應減輕Ⅱ級,或者Ⅱ級以上:③好轉:患者食管黏膜組織炎性反應減輕Ⅰ級;④無效:胃鏡檢查結果未出現明顯改變??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數據均選擇SPSS 18.0 軟件予以分析,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胃鏡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胃鏡療效治療總有效率(87.5%)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均順利完成治療。
胃酸合成和分泌明顯增多是導致RE發生的重要因素,但胃酸明顯增多者<30%,多數RE患者伴隨有胃腸蠕動生理功能低下情況存在,同時還有食管下端括約肌(LES)生理功能減退現象。因此僅采用質子泵抑制劑予以治療只能抑制胃酸的合成和分泌過程,而無法增加LES 及胃動力,反而明顯延遲胃排空速度,使得胃酸對食管黏膜組織的損傷程度進一步加重[3]。因此在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的基礎上還需加用胃動力藥物,才能更好地控制RE 疾病病情,故本研究選擇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聯合治療。
泮托拉唑是臨床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緩解胃酸對食管黏膜組織造成的損傷,在較短時間內即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且藥理作用時間維持較長,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理效果明顯優于奧美拉唑[4]。莫沙必利片則是一種5 羥色胺4(5-HT4)受體激動劑,可有效促進乙酰膽堿的大量釋放,進而增強胃腸的蠕動功能,減少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其不但可明顯提高LES 的張力,還可加快胃腸的排空速度,從而明顯改善RE的動力障礙[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和胃鏡治療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在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起到促進作用,藥理效果顯著性增強,治療期間食管黏膜組織受到損傷的概率明顯降低,有助于食管黏膜組織的迅速恢復,最終顯著性提高RE的臨床療效。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由此可知,泮托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可明顯提高RE的臨床及胃鏡療效,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