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442100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由于早產兒較特殊,其出生后身體發育不成熟,免疫力較低,難以適應外界環境[1],因此早產兒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這是因為早產兒在子宮內發育不完全,出生后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生存能力低,這嚴重影響了新生兒的成長發育及身體健康[2]。所以,早產兒出生后臨床要對其進行體位護理,最大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保證早產兒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本文為了深入探究不同體位對早產兒呼吸功能、生長發育及黃疸的影響,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早產兒80例,相關具體報告如下。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早產兒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胎齡34~36 周,平均(34.5±1.5)周。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胎齡34~36 周,平均(34.5±1.5)周。對比兩組患兒的上述研究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研究資料一致性較好。
方法:(1)對照組采取仰臥位,具體方法:在患兒頸部墊一塊毛巾,對其雙手以及雙腳的擺放不做要求,可自由擺放,然后連接心電監護儀,對其進行相關護理操作,護理時間1 個月,在此期間可根據患兒身體變化改變護理方案,促使患兒健康成長。(2)觀察組采取俯臥位,具體方法:為患兒喂奶20 min 后將其置于俯臥位,具體:將其頭部抬高15°,保持四肢成蛙狀,將頭偏向一側,每隔2 h 更換1 次體位,頭部可左右兩邊交替放置,對其護理時間1 個月,在護理過程中根據患兒身體變化適當調整護理方案,保證護理干預更好地適應患兒生長發育的需求,以此來促進其成長,保證生命安全。
表1 兩組患兒的呼吸減慢次數以及黃疸持續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的呼吸減慢次數以及黃疸持續時間比較(±s)
組別 n 呼吸減慢(次) 黃疸持續時間(d)對照組 40 1.2±0.3 3.4±1.7觀察組 40 0.4±0.1 2.2±1.0
表2 兩組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比較(±s)
組別 n 身長增長(cm) 體重增長(kg) 頭圍增長(cm) 上臀圍增長(cm)對照組 40 1.3±0.2 0.1±0.1 0.8±0.3 0.6±0.2觀察組 40 2.0±0.3 0.3±0.1 1.2±0.5 0.9±0.3
評價標準:①呼吸功能:對兩組患兒的呼吸減慢次數進行記錄并比較。②生長發育:對兩組患兒的各方面增長情況進行記錄并比較,包括身長、體重、頭圍以及上臀圍。③黃疸:對兩組患兒的黃疸持續時間進行比較。
統計學分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以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 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兒的呼吸減慢次數以及黃疸持續時間:經比較,觀察組患兒的呼吸減慢次數較少,黃疸持續時間較短,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經比較,觀察組患兒的身長增長、體重增長、頭圍增長以及上臀圍增長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早產兒出生后,為保證其生命質量,需要給予及時護理,由于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兒生命安全,所以存在一定護理難度,對患兒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所以,臨床為避免多種并發癥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就需要對其實行體位護理干預來保證其生命安全[3]。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知,采用俯臥位的患兒,對于其呼吸功能、生長發育及黃疸都產生了較為積極的影響效果。究其原因,俯臥位可有效提高氧合,早產兒由于呼吸系統發育不全,所以會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嚴重影響其生命安全,而在體位護理中采用俯臥位可有效增加患兒血氧飽和度,最大程度上減少呼吸暫停問題出現。同時,俯臥位可增加患兒腹部壓力,幫助其盡早實現腸胃蠕動[4],進而促進其胃腸功能發育,得到充足營養支持,還可保證其睡眠質量,促使其奶量不斷增多,體重不斷增長,進而有助于其生長發育。俯臥位護理還可縮短患兒黃疸持續時間,減少呼吸減慢次數,可促進其健康成長,加快出院速度。但在護理過程中需要結合患兒具體情況進行,護理前需要全面了解患兒胎齡、體重以及呼吸系統發育狀況、各器官發育情況,進而有效避免在俯臥位過程中出現的風險,確保患兒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不同體位對早產兒生長發育影響不同,俯臥位可有效減少患兒呼吸減慢次數,縮短其黃疸持續時間,促進其生長發育,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