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衛華
410007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鏡中心,湖南 長沙
消化內鏡作為消化系統疾病檢查中常見技術,對疾病診治的作用不容小覷。但是,由于內鏡檢查具有侵入性,檢查時可為患者帶來不小的風險、隱患。而在此過程中,有效的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夠在施以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同時,保證消化內鏡檢查的質量及效果[1]。2018年3月-2018年5月 收治消化內鏡檢查患者800 例,探討消化內鏡護理風險評估及PDCA 循環模式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2018年3月-2018年5月收治消化內鏡檢查患者800 例,以隨機方式分為兩組各400 例。對照組男205 例,女195例;年齡20~72 歲,平均(43.0±3.9)歲。試驗組男213 例、女187 例;年齡21~71歲,平均(43.3±3.7)歲。各數據對比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1)對照組:檢查前詳細掌握患者病史資料,且對其藥物過敏史予以統計;檢查前8 h 內禁食、4 h 內禁水;腸道檢查時需做好腸道清潔工作;若患者存在活動性義齒,可在檢查前取下;檢查過程中對患者生命體征予以測定,借助靜脈通道的構建,要求患者常規吸氧;檢查結束時可引導患者至休息室內休息[2]。(2)試驗組:包含護理風險評估和PDCA 循環管理兩項內容,具體如下:①護理風險評估:a.護理人員因素:責任心低下、法律意識薄弱等因素,均會為患者護理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未對消毒內鏡予以正規消毒,導致患者院內感染;理論知識欠缺,未執行健康教育、注意事項表述模糊不清,制約患者消化內鏡檢查工作的順利施行;工作經驗較少,使患者面臨腸梗阻的風險,加重病情;實踐操作能力極差,使之難以密切配合醫師操作,增加檢查難度系數。b.患者因素:在機體素質、心理素質相對較差的情況下,若因病情危重/復雜等因素,會顯著增加消化內鏡檢查風險;個別患者隱瞞病情且治療依從性差,未按照規定執行各項操作,為檢查埋下隱患。c.管理機制:護理人員未依據操作規范執行消化內鏡監察,使之在滋生安全隱患時難以執行預見性、及時性搶救操作;應急預案體系不健全,無法對不良事件予以補救。d.環境因素:患者在內鏡檢查時,往往會流出血漬或分泌物,且在污染檢查室床單的基礎上,未及時更換床單,提高院內交叉感染率;安全警示不到位,患者頻發意外[3]。②PDCA 循環管理:a.計劃:通過質量控制小組的構建,對科室內現有護士予以指導,以便可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性、實效性;健全相關護士條例,確保其各項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由護士長帶頭,對科室內存在的消化內鏡檢查風險加以評估,制定科學的責任管控機制;做好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等工作,且定期對護士實踐能力、護理質量加以考核,以便可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b.實施:強調護士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保證其各項操作的靈活性,同時對護士工作狀態及操作行為予以監督,落實無菌操作;健全相關管理機制,要求各崗位護士均應履行崗位職責;對院內環境予以消毒清潔,預防交叉感染;病區內設有標語,垃圾分類堆放;做好護士、患者間的溝通交流,以便滿足患者個體化需求。c.檢查:由質量控制小組對護士護理質量予以檢查,一旦出現問題需立即落實到個人,再借助專業技能的考核,強化其護理能力。d.處理:質量控制小組對護士工作狀況予以調研,且將其納入考核項目,輔之對細節問題的管控,強調護理質量的意義[4,5]。
評價指標:對比各組護理質量、生理指標。即前者包含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分級護理、病房護理和消毒護理、技能操作、護理文書等內容;后者則包含心率、呼吸、收縮壓和舒張壓等指標。
護理質量: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生理指標:對照組心率、呼吸、收縮壓和舒張壓等指標略差于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PDCA循環管理即為全面化質量管理模式,由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項內容構成,即對各計劃予以有效施展,對成功經驗加以肯定、失敗問題予以解決。消化系統疾病往往是以消化內鏡檢查為基礎,其在診療中的優勢是其他檢查方式不可替代的。即以直接侵入機體腔道為前提,對病灶點予以精準查找,以便施以針對性救治。但是,因消化內鏡檢查是侵入性操作,往往會對患者帶來不小的心理負擔,而在此過程中,借助對內鏡護理風險的評估,融合PDCA循環管理模式,能夠在消除風險隱患的同時,保證檢查工作的順利施行[6]。
總之,針對消化內鏡檢查患者而言,以護理風險評估為前提,借助PDCA循環模式護理,能夠有效強化患者風險防控意識,提高其護理質量,存在推廣價值。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項目 試驗組 對照組 t P基礎護理 95.59±4.33 84.40±4.76 34.779 6 <0.05專科護理 96.50±3.78 88.63±3.21 31.739 7 <0.05分級護理 97.18±3.90 90.03±4.10 25.271 1 <0.05病房護理 95.14±4.23 86.76±4.13 28.349 9 <0.05消毒護理 97.36±3.10 85.45±3.00 55.216 4 <0.05技能操作 96.80±3.55 80.62±4.22 58.680 5 <0.05護理文書 95.60±4.18 86.93±4.91 26.890 8 <0.05
表2 兩組生理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生理指標對比(±s)
組別 心率(次/min) 呼吸(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試驗組 82.2±1.9 15.4±2.3 115.5±9.5 68.3±5.8對照組 92.6±3.0 20.9±2.7 130.6±10.6 81.1±6.8 t 58.574 1 31.013 6 21.216 6 28.643 1 P<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