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易芳
410016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醫將腦梗死稱為中風或卒中,導致其發病的因素諸多,但最終都是因為其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出現異常,從而使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發生相應的神經功能損傷等癥狀[1]。因為其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所以需要盡早地實施康復護理,可以改善其預后[2]。本研究收治腦梗死患者76 例,研究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取得良好的成果,現歸納如下。
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腦梗死患者76 例,通過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兩組各38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49~78 歲,平均(63.4±5.4)歲;試驗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51~82 歲,平均(64.7±5.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且通過頭顱CT確診,發病前日常生活均能夠自理。對比其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⑴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指導用藥等。⑵試驗組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康復護理:①從患者入院后就需要采用康復臥位:將手臂伸直并外旋,五指掌心向上,將雙腿平放于床上,并讓髖關節保持微屈內旋。并定期協助患者更換舒適的體位,每2~3 h 就需要進行翻身,防止出現壓瘡,必要時可以給予按摩促進其局部血液循環。②協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針對輕癱期的患者,應先活動其手臂,再到大腿,并從大關節至小關節運動,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至大,剛開始時間不宜過長,待身體適應后可逐漸延長。若患者有痙攣,應將其關節進行多方位的運動,多做外展、外旋、內展、內旋的動作。③針對意識清醒的患者:可在其身體恢復良好后讓其自行坐立訓練,并可以適當讓其自行更換衣物、上廁所、用餐等,必要時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對比(±s,分)
神經功能 生活能力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組別 理后對照組 10.5±8.7 4.2±1.8 2.8±0.7 1.4±0.6試驗組 10.3±9.2 6.8±2.3 2.9±1.2 1.9±0.8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評價標準: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據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法來評測其神經功能,采用生活能力狀態分級來評測生活能力。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試驗結果中,所有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達,數據采取χ2檢驗,其生活能力等指標和本文中一般資料的年齡信息均應用(±s)進行數據記錄,試驗結果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均得到改善,但試驗組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明顯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腦梗死患者通常會出現神經功能缺失、偏癱、意識障礙等癥狀,若未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就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所以越早進行康復訓練,就越能夠使其更好地恢復[3]。
而僅靠常規護理是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的,需要在此同時給予康復護理,盡早協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對于可以自行運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在旁指導,可以使其得到有效的訓練[4]。運動訓練可以提高患者的靈活性,同時通過鍛煉患者自主生活的能力,可以使其神經功能得到刺激,盡可能地恢復。
但需要注意的是,腦梗死患者的恢復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可能其神經缺失特別嚴重,運動障礙也更加嚴重,所以需要護理人員耐心地進行護理,并且實施相應的出院指導,讓家屬督促患者進行運動,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防止病情復發[5]。
綜上所述,將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腦梗死患者的護理中,可以對其神經功能有所改善,提高生活能力和質量,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