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原題回放】
閱讀《西游記》片段,完成13—16題。
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具備,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
一朝天氣炎熱,群猴去那山澗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們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眾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于石竅之間,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跳過橋中間,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里面怎么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
眾猴歡喜,都道:“你帶我們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那些猴也都進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節選自《西游記》第一回,有刪改)
13.概括這段故事的主要內容。
答:
14.美猴王后來又叫孫悟空,是誰給取的法名?為何姓孫?
答:
15.按要求賞折文中畫線的句子。
(1)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從描寫角度)
答:
(2)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從修辭角度)
答:
16.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結合文段內容,試做分析。
答:
【命題分析】
2011年新版課標把課外閱讀放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義務教育階段要求課外閱讀總量在400萬字以上,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
在近年的中考語文試卷中不斷加大名著閱讀考查比重,增加題量,創新題型。在名著閱讀選擇題、簡答題的基礎上,于閱讀理解板塊又增加了10分左右的名著閱讀賞析題。命題的宗旨在于考查考生對于初中階段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目整本書的閱讀狀況,以考查推進名著閱讀的落實。命題設置上,既考查名著相關章節段落的文學性閱讀理解,也考查對整本書前后相關情節的熟悉與了解。上文選取了《西游記》第一回,這一回介紹了美猴王的出生和其與花果山的淵源。《美猴王》曾經是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文,無論是作為名著閱讀還是文學文本閱讀,都很有可考點。而且,“風景在遠處”,《西游記》的許多精彩片段,都能在網上查找到相關的閱讀理解題,但考查第一回的并不多見,這給命題提供了比較大的空間。
【解題指導】
依據節選文段內容,設置了四道題目,分別考查整體感知與概括能力、對前后關聯情節熟悉與記憶能力、精彩語段文學鑒賞能力、主要形象(主人公)分析能力。既有獨立語段賞析的考查,也有整本書閱讀質量的考查。
第13題,閱讀文段,概括內容,考查考生的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即便沒有通讀整本書,僅讀這一部分,考生也不難完成此題,“介紹石猴的出生和他成為美猴王的經過”,一點1分,大部分考生都能夠得分。
第14題考查考生對名著相關內容的了解。“孫悟空”是他在跟菩提祖師學藝的過程中,菩提祖師為他取的法號,了解這一點,就能順利拿到1分;因為“猢猻”的樣貌,又賦予了人的靈性,菩提祖師把“猻”字去了獸旁,便姓“孫”,讀過此書的基本都能說出這一點,于是再得1分。此題的設置,難度不大,但是要求考生對前后相關情節熟悉、了解并有記憶。前后關聯的“鏈接式”考查是推進名著閱讀“真讀”不可或缺的方法。這道題是名著閱讀考查不同于一般文學性閱讀的題型。
第15題從描寫角度和修辭角度對畫線句進行賞析,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學欣賞能力。(1)動作描寫,用一系列的動詞(蹲、縱、跳、看)寫出了石猴的動作連貫、身手高強(或:神態描寫,寫石猴瞑目、睜睛等神態,刻畫了石猴的勇敢機敏、本領高強)。(2)“大造化,大造化”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刻畫了石猴找到猴兒們安身之處后的那種自得和激動興奮之情。動作、神態描寫,反復的修辭手法,通過考查,提醒學生關注整本書閱讀中的重點段落精讀能力。
第16題,分析重點形象,是文學類文本閱讀不可或缺的要素。這道題需要結合文本內容,并且要有總結提煉和分析鑒賞能力。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華,漸漸通靈。仙胞迸裂,產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樣惹人喜愛的動作、習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動作、語言和思想,有擔當,為他人考慮,有領導才能,看重信用。這些內容,閱讀文本都可以找到依據,需要考生分析、提煉、歸納。
這四道題的命制,把名著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有效對接,對于學生來說,帶著問題閱讀,或者閱讀之后思考,使得閱讀更有方向;對于教師來說,在推進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選取精彩片段,設計好導讀問題,上好閱讀指導課,使得引領更有抓手。如果每周一節名著閱讀指導課,精選若干片段,聚沙成塔,那么學生定會在閱讀中愛上閱讀,整本書閱讀的推進就會更有效果。既然中考試題是語文學習和訓練的風向標,那么這樣的考題設置,便有利于推進名著“真閱讀”。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名著閱讀指導和階段性考試中,這樣的精彩片段賞析閱讀會層出不窮,學校一定會進一步出臺行之有效的推進辦祛,老師的閱讀指導將更有針對性,學生的閱讀和思考將更加深入,“真閱讀”會真正得到落實。
【備考要點】
初中學段,課標要求的主閱讀書目和推薦閱讀書目可以作不同要求,主閱讀書目同學們必須通讀整本書,在此基礎上還要精讀精彩片段。推薦閱讀書目可以視自己的閱讀能力放寬要求,但要保證基本的了解性閱讀。推薦閱讀書目,通過選擇題考查,可考查對幾本書的了解性閱讀。主閱讀書目,有兩種考查方法:一是簡答題,中考設置兩道題,考查考生對情節和人物的掌握情況,題目不很難,只要認真讀過書,基本能得分,但是靠背梗概、背題目應對考試的,就不能得分。這種命題導向就是要讓不讀書而吃“壓縮餅干”的學生無從下筆,無法得分。二是賞析精彩片段,既是名著閱讀重點書目閱讀考查,也是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連續幾年的命題導向,已經使老師、學生、家長越來越認識到名著閱讀的重要性,“真閱讀”正在真實發生,讀書風氣越來越好。
對于初中階段課標推薦的必讀書目,筆者有幾點建議:
1.要讓每個學生手中有書。必讀書目按學期任務分解,人人有書讀。
2.對閱讀要有計劃和要求。包括三年的閱讀計劃、每學年的計劃、每學期的計劃。名著閱讀按時按序推進計劃,有條不紊地落實。
3.閱讀課必須保證每周至少一節,閱讀任務分解到每一周。要有閱讀過程的跟進和檢查。
4.閱讀指導課要有教學方案,要有不同課型的名著閱讀教學設計。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讀寫大賽、演講比賽、朗讀會、辯論賽等),定期檢查、交流、反饋、測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中真正愛上閱讀。
6. 階段性考試必考。名著閱讀考查納入期中期末考試,考查題型可以有簡答題(主閱讀)、選擇題(推薦閱讀)、賞析題(主閱讀書籍片段)等。
7.不要把名著閱讀等同于課文教學,名著解讀不宜過細過偏,以免壞了學生的閱讀胃口。考試題目不要過難,要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閱讀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