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名揚

“迪吉:副教授,現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生研究導師。從事消化道腫瘤內科學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惡性腫瘤的內科治療工作近二十年,熟知腫瘤的綜合診治,尤其在腫瘤的內科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經驗。她著書立作,發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先后主持“西部之光”項目、青海省科技廳、教育部、青海大學、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省衛計委課題7項,參與多項,多個科研成果被評為國內領先及先進。”
“迪吉:副教授,現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生研究導師。從事消化道腫瘤內科學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惡性腫瘤的內科治療工作近二十年,熟知腫瘤的綜合診治,尤其在腫瘤的內科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經驗。她著書立作,發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先后主持“西部之光”項目、青海省科技廳、教育部、青海大學、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省衛計委課題7項,參與多項,多個科研成果被評為國內領先及先進。”
迪吉是中國知名消化道腫瘤研究專家,從事消化道腫瘤臨床應用及研究工作近二十年,她憑借堅韌不拔的開拓創新精神在枯燥乏味的消化道腫瘤領域脫穎而出。她曾先后主持、參加了十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發表了20余篇學術文章。她殫精竭慮,身體力行,不遺余力地推動消化道腫瘤科學研究的發展進步,是消化道腫瘤研究領域的一位見證者、研究者和推行者。”
無論是臨床工作一線,還是相關的學術研究,以及其他與腫瘤內科相關的活動和場所,均能見到迪吉主任忙碌的身影。她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她把全部的精力奉獻給醫學的決心,她的精神和學術成果已悄然影響著國內醫學行業尤其是腫瘤內科醫學的發展方向。迪吉主任一直堅持臨床應用和科研工作一直齊頭并進,她表示在日常臨床實踐中,無時無刻不面臨著許多診斷問題、治療問題、病因問題,而且不少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有待于科學的評價。科研思維與住院醫師臨床工作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提高住院醫師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解決臨床和醫學研究中的問題,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選擇做一名醫生,選擇做一名科研與臨床齊頭并進的醫生,就選擇了遠離安逸與鮮花,“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是科研與臨床前進的保障。在科研和臨床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各種各樣的困難,堅持按照自己的目標走下去,成功或許就在下一步。作為一名學術研究者,迪吉主任憑借著兢兢業業的學術精神,在科研上收獲了累累碩果。她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主持多項課題,如《CRISPR/Cas9介導的STATs基因沉默對逆轉人胃癌耐藥機制的研究》、《青海地區炎癥因子與遺傳性胃癌家系發生機制研究》、《青海地區藏族CYP2E1、GSTM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的相關性研究》、《青海地區藏、回族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的相關性研究》、《基于生物信息數據模型研究青海地區藏族人群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西寧市居民胃癌發病流行現況與時間趨勢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課題;參與《青海地區藏族人群中XPD、GSTM1、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肝癌易感性的相關研究》等多項省科技廳項目。多個課題被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為推動我國腫瘤研究的發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如在科研項目“基于生物信息數據模型研究青海地區藏族人群CYP2E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經過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成果科學技術水平較高,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能夠通過對于高危人群的胃癌預防、快速診斷,大大節約國家有限的醫療資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組建技術創新聯盟,使國內高校院所高端科研成果轉化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醫療衛生應用前景廣闊高新技術,對加快行業技術的升級以及新項目的開發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速度與效益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腫瘤研究專家,迪吉主任不但致力于科研,還積極進行參加對外學術交流活動,深入對話交流,提升自己的國際視野和科研能力研,她先后于2014年、2015年被亞太腫瘤心理年會、CSCO腫瘤年會邀請并做交流發言,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了中國學者的聲音。
“用科研的方法解決臨床問題,堅持不懈,守護患者。”迪吉主任說,這一直是她不懈參與臨床研究的初衷,除了為緩解病患的痛苦,也為了致力于破解消化腫瘤內科的“密碼”,更為了能夠在推動人類在腫瘤的研究上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是她未來不懈前行的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