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守泉
近日,筆者前往漳州薌城天寶鎮區九一八街拜訪94歲高齡的健康老人韓先生。一到韓先生家門口,便能見到他自己書寫的春聯:“言之高下在于理,道無古今惟其時”。那字體頗為剛勁有力,很難想象出自老先生之手。一進門,韓先生正同幾位老人朋友在聊天。韓先生看上去比他的年齡還年輕。他身材不高,卻很康健,笑容可掬。筆者說,沒想到韓先生的身板還這樣硬朗。韓先生說他的身骨是年輕時練就的。原來他年輕時,曾挑貨擔到南靖縣金山圩和船場圩去趕集。步行十幾鋪路,達十年之久。因而體力很強壯。而他對于寫毛筆字的愛好卻是始孩時。
他兒時,他舅舅戴建勛于省立八中畢業后,回到家鄉洪坑村辦起了天寶鄉第一所鄉村小學。韓先生就到洪坑小學念書。他從小就喜歡寫毛筆字。在舅舅的督促下,勤練書法童子功。后來他回到爺爺開的雜貨店幫忙。他幫爺爺賣東西,又兼做記賬員。天天記,天天寫,毛筆字越寫越好看。他的毛筆字竟然在天寶鄉一帶小有名氣。每逢春節就為鄉親鄰里寫春聯,連人家買賣房產和地產立契約,也請他書寫。村里有人家婚喪喜慶也請他寫字。后來,連天寶公社和石亭公社召開大會,也請他書寫標語。塔尾村有一家石雕廠的老板,請他為功德碑、石柱聯、牌匾等石刻作品書丹。那家的石雕產品遠銷漳州各縣區。多年來,他書寫的石刻作品不下三四千件。許多寺廟、單位和居家的楹聯、招牌和匾額都請韓先生書寫。如就近的小學校牌幾乎全由他書寫的。有的字要寫一米半大,就得先寫20多公分大小的字,然后打格子放大成大字。如筆者剛才路過看到的天寶鎮供銷社的“貿易中心”四個大字,就寫得很有氣勢。天寶鎮區有座后山庵。后山庵重修落成時,市佛教協會贈送一聯作為祝賀:“后學仰圣依教行,山門洞開渡眾生”,就是請韓先生書丹的。天寶路邊韓氏宗祠“崇賢堂”內有一塊碑記,就是由漳州文化耆宿王作人先生及其門生韓安定醫師撰文,韓珍大書丹的。而“遹追堂”內的“派衍昌黎”“進士”“武魁”等牌匾的大字也是為韓先生所書。連臺商也請韓先生為臺灣的寺廟書寫牌匾和柱聯。
筆者問韓先生有什么養生經驗時,他說,沒什么經驗。不過與韓先生的交談中,可以了解到他的養生與他的書法愛好分不開。他每天要看書報和寫字,他一生以書寫為樂。從他的書房兼客廳的書櫥里一摞摞的書刊,可以看出先生的閱讀興趣的廣泛。有《中國各勝楹聯大觀》《漳州掌故》《八閩縱橫》《春聯對聯精選》《漳州書法集》《當代楹聯墨跡選》《福建家訓》等。韓先生打開一本《閩南風情》雜志讓我看,里面登有他的書法作品“振興中華”四字和毛澤東《到韶山》詩。談話間,他的孫子又送來了當天的《福建老年報》和《閩南日報》。韓先生說,這幾份報紙他幾十年堅持看。讀書和寫字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覺得活得有意思。
如果說韓先生的書法創作走的是“不刻意求美,功到自美”的路子。那么,他的養生之道卻是“不刻意求壽,道合自壽”。他說,他有一個生活特點,就是吃香睡香。他每日三餐粗茶淡飯,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吃什么都香。喜歡喝點小酒,不抽煙。他早年時外出做生意,養成一個好習慣,隨遇而安,好吃好睡,一睡下就一覺到天亮。他說,作息有常對老人來說尤其重要。多年前,他曾到廈門去幫朋友辦理喪事,忙了幾天,結果就病倒了。他平日很少有病,一旦生活失常就會得病。韓先生晚年很幸福,他夫妻相敬如賓,子孫孝順。每天除了看書寫字外,還堅持騎自行車到外面玩玩。看看田園風光,逛逛街市,逢人聊聊,輕輕松松過好每一天。
筆者離開韓先生家時,才望見客廳里懸掛著他的好友韓醫師為他撰聯韓先生自己書丹的對聯:“珍珠生老蚌,久經風雨見偽真;大廈聳蕉鄉,惟望子孫讀圣賢”。這聯句正是其對為人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