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路
摘? ?要: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多學科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成熟,許多新理念、新方式在電力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力推動著此方面的完善與推新,在此驅動與影響下,配網自動化作為其發展的重要方面,勢必會成為整個電力系統發展的未來趨向。本文結合當前實況,首先對配網自動化技術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指出了配網自動化及通信系統規劃的基本原則,最后探討了其結構方案。
關鍵詞:配網自動化? 通信系統? 規劃建設
當電力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時,通過對配網運行工況進行實時監視,便可以對配網運行方式進行不斷優化與改進;如果配電運行異常,或發生故障情況,此時,可以快速且準確的將故障區域找出來,及時維修故障區域,盡早恢復該區域供電,最大程度縮短停電時間。還需說明的是,依據配網電壓情況,對電壓水平及無功負荷進行合理控制,不僅能達到改善供電質量的目的,而且還能有效控制用電負荷,提升設備綜合利用率。本文就配網自動化及通信系統的規劃建設思路作一探討。
1? 現狀分析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便開始著手配網自動化系統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積極投入到工程實踐當中,盡管獲得了許多成果,且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從根本上來講,仍有如下突出問題:(1)所制定的技術方案難以針對各類型配網架的要求與特點,合理且科學的將配網信息采集、監控方面的配置與應用類型選出來。(2)在具體的配網自動化系統功能定位上,沒有能夠將當前供電企業的現實需求與要求反映出來。(3)存在著比較低的系統效益,尤其是試點系統,缺少與之相符的規模效應[1]。(4)在饋線自動化上,太過注重電網故障的快速隔離,未曾針對各種供電可靠性要求,來更好的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故障隔離與恢復方案。(5)用于連接配網管理與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配套系統的集成,未制定統一規范。(6)一些系統與設備無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可靠運行的能力。(7)在對相關工程進行組織實施或日常維護時,缺少能夠滿足現實需要且規范化的管理規程。
2? 規劃原則分析
在建設配網自動化進程中,需依據相關原則來開展規劃建設,即“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原則,“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原則,以及“合理利用、適當改造”原則,從總體上來講,需秉持如下原則:(1)將配網管理與運行水平的全面提升當作基本目標,實現實時、高效監控配網的目的。(2)重視自動化功能實用化原則,盡可能將配網運行監控區域擴大化,以此將配網自動化所帶來的各種效益最大化發揮出來。(3)秉持開放性原則,需要具備有良好的實用性,此外,還應具備不錯的可擴展性。(4)以當前已有的配電一次網架為根基。(5)秉持穩定、可靠且安全原則,依據國家法規及相關規定,從多方面確保系統穩定、安全運行(如通信系統、軟硬件及系統架構上)。(6)結合城區特點,依據原有規劃,對各城區以一種分階段、分區域的方式進行建設規劃。
3? 配網自動化系統結構
3.1 主站模式
針對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來講,其能夠根據現實情況及相關需要,對城區內配電網的各類運行數據、信息進行集中采集與處理,然后傳送給終端,由其進行分類、匯總,最后傳送至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所配套的中心數據庫當中。而對于下屬各區的客戶端,如果處于管轄權限范圍內,那么可以使用,還能遠程訪問,因而可以更好的管理、監控、維護各區的配電網。
3.2 配網終端
在建設配網自動化過程中,無需大范圍的改造配網一次網架結構。此時,對配網自動化的基本要求為:圍繞遙信,回傳城區電纜網故障指示器所發出的信號,將故障排查時間予以最大程度縮短;另外,發揮遙測的輔助作用,對一些核心性的變壓器運行負荷進行實時監測。而對于配電終端來講,其在具體功能上,應包含如下部分:對各類故障指示器的接入給予支持;監測各環節的運行狀態,如饋線運行、采集電壓與電流量、開關狀態等;檢測、判別故障的功能,并且主動上傳故障信息至主站;能夠同時支持多種形式的通信模塊,比如DNP3.0、DL/T634.5101-2002等;除此之外,還有支持補充上傳歷史數據,通信中斷或者失電后,能夠長時間保存數據[2]。
3.3 通信模式
由于配網通信無論是對安全性上,還是對可靠性、實時性上,均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因此,伴隨通信方式、途徑的越發完善,現階段,已經出現許多新型的通信方式。如果依據常規方法來劃分,可將其分成無線方式與有線方式,針對有線方式來講,主要有電力線載波、架空明線、光纜等;而對于無線方式而言,主要有EDGE、CDMA等。
(1)光線通信。針對此種通信方式來講,其有著諸多優點,比如傳輸距離遠、高帶寬、比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保密性好及可靠性高等,因而已經成為配網自動化通信方式的首要選擇。現階段,應用基于配網自動化而構建的光纖通信技術,主要有工業以太網、MSTP及Modem等。如果將組網、網管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考慮在內,通常情況下,不宜用光Modem;而對于MSTP技術來講,其最典型的優點就是能夠比較靈活且多樣化完成業務接入,但容易受到現場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因此,可考慮配網骨干的各個節點[3]。針對EPON技術而言,其主要優點是帶寬高、節省光纖資源等,另外,在輻射性組網方式上,也有突出優勢,但需說明的是,在網管性能上,卻存在明顯不足;對于工業以太網技術來分析,其主要優點是能夠適應各種特殊環境,而且還有著比較強的穩定性,另外,有著比較高的環狀組網可靠性,但由于許多設備的內部均設有隱私協議,因此,收設備生產廠家不同的影響,各設備之間會存在嚴重的互聯、互通問題。總之,上述技術各有優缺,可根據場所不同,酌情選擇實用技術,還可根據現實需要,綜合組網。(2)載波通信。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此種通信方式有著并不高的傳輸速率,但是當前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較好的滿足配網終端數據流量方面的需要。此方式能夠較好的補充光纖通信,并將既往難以進行光纜敷設方面的問題給有效解決掉,因而有著良好的應用效能。(3)公網無線通信。從根本上來講,其方式主要有EDGE、CDMA等。除此之外,還有3G公網。現階段,配網終端存在著比較少的數據流量,而且對實時性也有著并不高的要求,所以,用公網無線通信方式,在具體的數據刷新速度上,為秒級,因而可以節本滿足培養運行需要。另外,此方式投資較小,不會出現投資失敗情況,在用此方式后,無論是配網自動化的設計,還是其建造、維護與調試,這些工作都將得到大幅簡化。
4? 小結
綜上,配網自動化建設復雜,且有著比較大的工作量;此外,在實際建造中,需要涉及多個技術領域,比如網絡、通信、配網及計算機等,需多專業、多部門之間的緊密協作才能完成。為了能夠對配網自動化組織實施工作加以明確,且建立更加優質、高效的運維管理模式,確保相關方面的真正落實,需要圍繞配網自動化建設,設立綜合性的組織機構,將建設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給解決掉,并提供技術支撐與維護規范,最大程度提高規劃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 鐘麗波,李然,周洋,等.配網自動化實用化應用分析與建議[J].東北電力技術,2016,37(4):27-30.
[2] 趙麗萍,李國武,王巖鵬.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方案的規劃分析[J].電工技術,2017(5):5-8.
[3] 王海寧,由媛媛,周明明,等.試論配電自動化系統中通信網絡的規劃與組建[J].通訊世界,2017(20):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