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雨 樊培賀 邊雄飛 張紅晨 王柳淞
摘? ?要: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東山灣地區位于上黃旗-烏龍溝深大斷裂附近,尚義-平泉深斷裂北側,多組深大斷裂交匯部位,且巖漿活動較為強烈,其周圍地區已發現多處金礦床、鉛鋅礦床等,具備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通過1:1萬地質填圖,共發現6條構造破碎帶和11條斷層,構造有北東向、北北東向、近東西向及北西向斷裂構造,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北東向和北北東向構造對成礦較為有利;通過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在東山灣地區共圈出綜合異常42處,主要異常有13處。
關鍵詞:構造破碎帶? 斷層? 硅化? 黃鐵礦化
金礦資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21世紀綠水青山既是金山銀山的黨中央號召下,我們秉承綠色勘查理念,為國家找尋新的礦產地,促進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發,促進地方性經濟發展。
東山灣地區位于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城北西方向,距縣城直距36km、運距41km。行政隸屬小壩子鄉管轄。
1? 地層
(1)主要為侏羅系(J):地層單元為侏羅系上統張家口組和白旗組,主要巖性為流紋巖、流紋質凝灰巖、熔集塊角礫巖夾流紋質熔結凝灰巖等中酸性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流紋巖新鮮斷面呈灰白、紫灰、灰紫色,具流紋構造,斑狀結構,斑晶含量不一,大小不等,粒度一般0.2~3.3mm,自形程度也不相同。
侏羅系白旗組一段(J3b1):巖性以流紋質熔結凝灰巖為主。流紋質熔結凝灰巖(J3b1):巖石為灰紫-灰白色,可見鉀長石及石英晶屑,有時含有少量同成分巖屑。基質為酸性熔巖及少量凝灰質。局部略具流動構造。
(2)新生界第四系(Q):區內溝谷低洼地帶及山前坡地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統(Q4)松散堆積物和極少量的上更新統(Q3)。以洪積、坡積、沖積和風積為主,主要為砂、砂礫層夾坡積碎石砂土層及黃土、亞粘土等。
2? 構造
東山灣地區構造以斷裂為主,共發育6條構造破碎帶(編號①-⑥)和11條斷層(編號F1-F11),規模大小不一,破碎帶內見不同程度的高嶺土化、綠泥石化,整體蝕變礦化較弱。研究區內發育有北東向、北北東向、近東西向及北西向斷裂構造,其中北東向和北北東向構造對成礦較為有利,近東西向和北西向構造為成礦期前或成礦期后構造,與成礦作用關系不密切。
F1、F2斷層產出于研究區東北部,兩者近于平行發育,斷層走向為30°,其中F1斷層在區內斷續出露長度為600m,控制著②號破碎蝕變帶的產出;F2斷層區內斷續出露長度為500m,局部產狀為95°∠85°,兩條斷層中均未發現礦化和明顯蝕變現象。F3斷層位于研究區西北部,走向52°,傾向南東,傾角較陡,區內斷續出露長度400m。F11斷層位于研究區西北部,150°∠43°,研究區內出露較短,在溝底可見。F4、F5、F6、F7、F8斷裂構造帶位于研究區中部,該四條斷裂構造帶近平行產出或小角度相交。F10斷層位于研究區中南部,斷層內見灰白色斷層泥,產狀為115°∠85°,該斷裂帶中暫時未發現礦化跡象。
3? 巖漿巖
東山灣地區巖漿巖主要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巖體,整體分布范圍較小。僅在該區中部、西南部大面積出露流紋巖,呈近東西向面狀展布;該區中部零星出露少量石英正長斑巖,均成呈小巖株產出。
東山灣地區東部出露一條花崗細晶巖脈,脈長3m,寬0.2m,花崗細晶巖脈產狀為240°∠24°。東山灣地區東北部出露一條花崗斑巖脈,呈NE向脈狀產出。
結合區域性資料,東山灣地區周邊分布的燕山期中酸性巖漿巖規模和影響較大,沿北北東向形成一條中深成-淺成-超淺成中酸性侵入體,其成礦元素含量較高,可為區內礦床的形成提供礦好的物源和熱源。東山灣地區及其周圍形成的多處金、銀多金屬礦產與該巖體有一定的關系。
4? 遙感影像特征
在充分分析研究區區域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了線性構造和環形構造的解譯,結合收集到的地質圖,建立線性構造和環形構造的解譯標志進行人機交互解譯,編制相應線性構造與環形構造遙感解譯圖。
該區的構造信息顯露明顯,往往沿溝谷分布。主干斷裂為北西-南東走向,次生斷裂呈北東-南西、北西-南東走向,平行或斜交主干斷裂。由于該區的金礦化受構造控制,因此次生斷裂密集的區域和交叉區域是礦化的有力地段。
5?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通過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在東山灣地區共圈出綜合異常42處,主要異常有13處。
Ht—31,面積0.020km2,呈不規則狀,長軸方向有近東向。異常套合好。由Bi、Ag、Au、等元素組成。其中Ag異常下限為0.125×10-6,平均值為0.14×10-6,峰值為0.14×10-6;Au異常下限為2.3×10-9,平均值為43×10-9,峰值為43×10-9;Bi具中外帶,Au具內中外帶。
Ht—37,面積0.0337km2,呈不規則狀,長軸方向有近北西向。異常套合好。由Bi、Ag、Au、Hg、Pb、Sb等元素組成。其中Ag異常下限為0.125×10-6,平均值為0.13×10-6,峰值為0.13×10-6;Au異常下限為2.3×10-9,平均值為201.8×10-9,峰值為598×10-9;Sb異常下限為1.1×10-6,平均值為1.18×10-6,峰值為1.18×10-6。Au具內中外帶。
42個綜合異常主要為北西向沿溝谷分布,且分布較散,突顯綜合異常特征有7處,主要為Ag、Pb、Zn等元素異常,屬于銀多金屬成礦期異常。土壤地球化學異常與構造破碎蝕變帶整體套合性中等。
6? 結語
(1)地層:研究區主要為侏羅系(J),地層單元為侏羅系上統張家口組和白旗組,主要巖性為流紋巖、流紋質凝灰巖、熔集塊角礫巖夾流紋質熔結凝灰巖等中酸性火山巖—火山碎屑巖。
(2)構造:研究區構造以斷裂為主,研究區內發育有北東向、北北東向、近東西向及北西向斷裂構造,其中北東向和北北東向構造對成礦較為有利,近東西向和北西向構造為成礦期前或成礦期后構造,與成礦作用關系不很密切,東山灣地區共發育構造破碎帶6條,規模大小不一,破碎帶內見不同程度的高嶺土化、綠泥石化,此外還發育11條斷層,區內構造帶在地表出露地段整體蝕變礦化較弱。
(3)巖漿巖: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巖體主要分布在東山灣地區東南部,區內分布范圍較小,創造的成礦條件一般,但與區域上金銀等多金屬成礦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4)研究區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共圈出綜合異常42處,主要為北西向沿溝谷分布,且分布較散,突顯綜合異常特征有7處,主要為Ag、Pb、Zn等元素異常,屬于銀多金屬成礦期異常,與金成礦關系不密切。該區土壤地球化學異常與構造破碎蝕變帶整體套合性中等,蝕變以綠泥石化、高嶺土化為主,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整體較弱,整體成礦條件一般。
參考文獻
[1] 路葉,張志富.河北省豐寧石砬子溝鉬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研究[J].中國金屬通報,2019(4):42,44.
[2] 王明燕.大西溝金礦地質特征及成礦規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
[3] 王紀昆,冀建軍,董紅偉,等.河北省豐寧二道溝-北灰窯銀多金屬礦控礦因素及找礦方向分析[J].山東國土資源,2017,33(7):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