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實驗中學(北校區)歷史教師 張 鵬

2019年 4月 13日《失落的勛章: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勞工》一戰華工油畫展在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正式開展。這不禁令我回想起100年前的那段往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加入英法俄三國協約集團參戰,14萬中國勞工以民代兵,在一戰的前線冒死進行著戰略運輸工作。1918年戰爭結束,有2萬中國人沒能回到家鄉。程玲的爺爺就是其中一名埋骨他鄉的華工。97237,這是爺爺畢粹德的“名字”。程玲直到2009年,才終于在法國的華工墓地找到爺爺的靈魂。
但是對于100年前的中國人來說,1919曾經是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一年:中國 2萬勞工的鮮血換來戰勝國的身份,近代以來我們第一次挺直脊梁參加國際會議,理直氣壯的準備要回屬于中國的領土——山東膠州灣,那里有今天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
但是,令人吃驚的是,戰勝國英、法、美似乎忘記了無數華工與他們并肩戰斗的場景。他們做出了一個令中國人驚愕的決定——膠州灣不能給中國,要給日本!
是的,日本早在1914年就出兵占領了膠州,但這是從強盜手里搶來的珍珠,日本怎能有資格據為己有?中國人的鮮血難道白流了?
軟弱的北洋政府卻屈辱的準備接受這個決定!中國人怎能按捺住內心的痛苦和憤怒!五四運動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讓我們回到100年前,回望那些十六七歲的年輕人。
北京大學的學生正在組織集會。當學生們得知北洋政府即將接受割讓膠州給日本這個屈辱決定時,他們憤怒了!很多熱血沸騰的青年學生上臺發表即興演講,譴責巴黎和會的不公,譴責日本的無恥,批評北洋政府的無能和賣國!正在學生們群情激奮的時候,一位16歲的北大新生劉仁靜來到會場,他手上拿著一把刀,他說“如果今天這個會議不通過一個決議向北洋政府施壓,我就要自殺!”受他的影響,法科學生謝紹敏義憤填膺,當場將中指咬破,撕裂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揭之于眾,這就更激勵了全體代表的情緒。全體學生一致決定第二天即5月4日早晨全體游行示威,大家掌聲如雷!
“同胞們,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
“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這一聲呼喚,是召喚,更是祈求,愛國學生的拳拳之心就仿佛映在眼前,沒有國,何來家?如果我們每個有熱血的青年人身處那時,必定也會加入游行的隊伍,高舉右拳,加入愛國的洪流!
火燒趙家樓,是五四運動唯一被批評之處。你也許會說,愛國也要守法,這話沒錯,但是把事情還原到當時,怕是無人可以做到。

趙家樓是曹汝霖的宅邸。曹汝霖是典型的親日派,他代表北洋政府接受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之后他竟然提出將中國的農工商礦列個表出來,交給日本人開發以促進中日親善。種種言論被認為是賣國賊也真不冤枉他。
但是,學生去趙家樓的初衷是要找他評理,至多是“為賣國賊出喪”——給他家院子里扔點白旗,卻也沒想真要燒了他的房子。
沒想到,當學生進入曹宅,竟然發現曹的家中供奉著日本天皇的照片!要知道,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就一直在侵略我們的國家,前有《馬關條約》,后有《二十一條》,眼下又要拿走青島,愛國學生人人憎恨日本人的貪婪無恥,看到曹汝霖家不僅裝修奢華,竟然還認賊作父供奉天皇照片,真是徹底的憤怒了!
但是,愛國學生找遍曹宅也找不到曹汝霖(他藏到了箱子里),就痛打了化妝成日本人試圖逃走的章宗祥,繼而將屋內易燃的帳子、掛畫、信件集中起來,點著了火。
點火是不是學生的一時沖動呢?難道沒有想過此事的后果嗎?當然不是,學生們早就準備好了以身報國!
點火的是一名年輕的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匡互生。匡互生點火之時被擔任游行大會主席的段錫朋所發現,他阻止匡互生說:“我負不了責任”。匡互生毅然回答:“誰要你負責,你也確實負不了責任!”并果斷的點燃了火。這把火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它不僅燒毀了國賊的房子,還點燃了無數愛國青年為國獻身、不怕犧牲的精神。

5月 6日,32名被軍警抓捕的學生,在北京學生總罷課和蔡元培、李大釗等人的營救下,終于被釋放。
監獄門前擠滿了接他們出獄的同學、老師和民眾。但是,這 32名年輕人卻異口同聲地說道:“我們不愿意走,讓北洋政府再多關我們幾天吧!多關我們一天,民眾就多覺悟一天,如果殺了我們,那全國人民都起來了,我們愿意用生命換來民眾的覺醒!”
經過大家再三勸說他們才同意出獄。在場的各校師生把被捕的學生抬起來,當成英雄來歡迎。
看到這里,讓我想起了也是年輕人的臉龐——譚嗣同,想起了他為國犧牲的幾句名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青春是每個人最寶貴的,生命是每個人最珍惜的,但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期間,那些年輕人的形象一幕幕地展現在我的眼前,他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青春和生命的寶貴,他們準備用也正在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當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命運!那句句帶血的鏗鏘之聲,是愛國赤子的心。天下興亡,我的責任!若無有100年前年輕人的擔當,又何談今日之壯哉山河!
100年很快過去,但是那些年輕人的臉龐,在我腦中永存。

劉仁靜

謝紹敏

匡互生

譚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