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助猛
摘要:語文課堂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從如何激發學生思維的角度,去設計有利于學生多思,多想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思考問題,給予學生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有效地提高。
關鍵詞:思維;創新;探究;有效
通過多年的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我對語文教學課堂中關于培養學生的“想”的學習方式的培養,大膽地進行一些嘗試,實踐證明,課堂中多從學生創新思維的角度,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面去進行教學,學生是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創新和思考的樂趣,并樂于接受這種方式的訓練。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實施這一方式的訓練呢?
首先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改變嚴肅枯燥、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緩解學生的課堂緊張心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積極進行探索和思考,讓學生有獨立的思維空間,對正確的、有發展空間的見解,及時給予肯定和稱贊.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插入一些創新型見解,通過多種促進學生思考的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愛思考的好習慣。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創新的原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鳥島”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海西皮鳥島的圖片,有各種各樣的小鳥、鳥蛋、鳥窩這樣的圖片,并設置畫面動畫,目的是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是什么地方有這么多的鳥兒?想不想去看看?讓學生帶著迫不及待的欲望,進入學習,豐富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探究的欲望,體會到想象的樂趣,成功導入課題。然后小組合作探究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鳥島的鳥兒多,鳥蛋多,鳥窩多?讓學生到白板上動手畫、再根據不同層次的讀來理解課文中的“密密麻麻”、“挨”等詞的意思。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角度去學習和探究,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猴子種果樹”時,可以先問學生:“猴子種果樹成功了嗎?為什么?”引發學生思考,再將學生分為數個小組,進行小組間交流討論,再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師生評價。這種方法不但使學生從思考的角度充分參與課堂學習,人人都有思索、發言的機會,還使學生通過他人的交流和互動,拓寬視野,開拓思維,學習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三、有效進行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課堂提問的藝術,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烈的年齡特征,合理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符合學生好奇心、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會走路的樹”時,可以提問:“小樹為什么會走路?你見過會走路的小樹嗎?”再問學生:“這個會走路的小樹是什么樣的呢?”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另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勇于質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四、營造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是要對學生有足夠多的信心和鼓勵;二是老師要對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進行適當的轉變,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的潛力被充分的挖掘出來,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對于學生產生的一些想法,老師應該進行詳細的了解,對于正確的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于錯誤的觀念應該及時的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有效的進步。例如:在學習課文《狐假虎威》時,有的學生對狐貍的做法很是贊同,并說出了理由,說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壞人,就應該像狐貍一樣聰明,想辦法擺脫危險。說的很對,該鼓勵的是要鼓勵,同時,也引導學生不要學習狐貍的狡猾,仗勢欺人這個壞毛病,這樣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又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培養,并最終使學習目標順利完成。
教學活動的實質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傳授知識而互動,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密切合作,并且相處和諧是使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對高效課堂進行構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要使和諧關系進行建立需要注意如下兩方面的問題。
1、課堂上保持輕松的氛圍,寬容地對待學生。要給學生自主發言的機會,即使答錯了也沒有關系,給予鼓勵,并告訴他錯的原因,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說錯而再也不敢多說了。這里,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
2、對學生表現出充分的信任。一定要對教學觀念進行改變,以建立起公平并且民主的氛圍,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分的信任。這樣,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他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既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又要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內外,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聽寫比賽、舉行經典誦讀,課文朗讀、講故事、舉行班隊會活動等,讓學生形成學習大語文的觀念,讓孩子感到生活處處有語文,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感受母語的無窮魅力,從而提高學習語文的必要和緊迫感。增強對文本的思考和探究,增強學生語文素養,也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討[J]. 潘麗敏.??求知導刊.?2015(03)
[2]小學語文作業的創造性設計分析[J]. 劉玉梅.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