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華 鄧南沙
摘要:文中對《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中關于智力活動規則與方法的規定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說明,隨后通過實際案例進一步分析了如何判定專利申請是否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同時通過與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中對保護客體的規定的結合,以合法解釋不同類型申請中對智力活動規則與方法的判定的依據。
關鍵詞:智力活動的規則與方法;客體;判定
一、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對于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授予專利權。這里指的智力活動,是指人的思維運動,它源于人的思維,經過推理、分析和判斷產生出抽象的結果,或者必須經過人的思維運動作為媒介,間接的作用與自然產生結果。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指導人們進行思維、表述、判斷和記憶的規則和方法。其并沒有采用技術手段或者利用自然規律,也未解決技術問題和產生技術效果,因而不構成技術方案。它既不符合《專利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又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因此,指導人們進行這類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二、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判定
在判斷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專利申請要求保護的主題是否屬于可授予專利權的客體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如一項權利要求僅僅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則不應當被授予專利權。
如一項權利要求除其主題名稱以外,對其進行限定的全部內容均為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則該權利要求實質上僅僅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也不應當被授予專利權。
如例申請號為CN2013100087439,發明名稱為“制作刺繡藝術品的三散針法”的專利申請,其相關權利要求如下:“1.一種制作刺繡藝術品的三散針法,其特征在于:于設置在底料上的案稿中以散參差排比、散擴展排列、散色彩鑲嵌的三散針法刺繡:散參差排比:每批中各行長針線與短針線的起針線端與落針線端均參差排比已從整體上構成多個起落針線端的散點,短針線的長度為長針線長度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同樣散參差排比進行第二、第三批各行的刺繡;散擴展排列……”。而本申請的目的在于使刺繡與繪畫深層次融合,通過色彩鑲嵌,使刺繡更加完整、順暢、具有更強的立體感,最終獲得緊致密實的效果。本申請中所披露的主體為“針法”是刺繡中運針方法,是將長短、顏色不同的線進行排列組合獲得刺繡圖案基本單元,再將形成基本單元按照所需結果進行規律排布,以達到滿意的視覺效果,而這種視覺效果的滿意程度或對其的美的認識,是源于人的思維判斷產生出的抽象的結果,是一種創作規則;另,這種刺繡的針法,是基于人們的經驗、經過思維創作后而產生出預期的花紋圖案,這種針法的實施依賴于人的思維創作,不同的繡工經過同一創作針法,作品呈現的美感也不同,因此,若將針法置于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則將禁錮人的思維創作,該針法也無法實施,其效果也無法得以表達。因此,僅就權利要求1保護的“針法”而言,其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范疇,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二)如果一項權利要求在對其進行限定的全部內容中既包含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內容,又包含技術特征,則該權利要求就整體而言并不是一種智力活動規則和方法,不應當依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排除其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
例如申請號CN200810064153.7的申請案件,其要求保護的是“一種直紋面葉輪刀具軌跡規劃加工方法”,權利要求1中內容包括“步驟一、葉輪零件計算機輔助制造模型CAM的建立:由CAM軟件讀取葉輪三維設計圖的曲線上的有序型值點,將讀取的有序型值點采用逼近算法來進行葉輪上各條曲線的逼近擬合,求出葉輪零件的CAM模型;步驟二、刀軸矢量的計算:建立計算刀軸矢量的數學模型,α= arccos(2 d sin 2(γ / 2)L 2 + 4 d 2 sin 2(γ / 2))d = R / sin(α)其中上述方程組中,α是側傾角,d:偏移距離,α和d均是未知數,L是直紋面母線,R是刀具半徑,γ是法矢量的夾角,L、R和γ均是已知數;步驟三、刀心點的計算:將步驟二中的刀軸矢量抽象成空間有向線段,葉輪輪轂面的偏移曲面抽象成自由曲面,計算所得的自由曲面和空間有向線段的交點就是刀心點的位置;步驟四、整體刀具軌跡的規劃:開槽加工、擴槽加工、葉片精加工;步驟五、完成葉輪零件的加工。”本案中的權利要求包含“數學模型”的申請,而本案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葉輪零件的數控加工方法存在沒有提出加工整體式直紋面葉輪的完整加工工藝、沒有給出刀心點或刀尖點的計算方法、加工切削效率低、操作復雜、自動化程度低、無法實現直紋面葉輪的五軸加工等技術問題”,而權利要求中所述的數學模型是通過建立葉輪零件的模型、刀軸矢量的模型,計算出刀具的軌跡,最終將數據傳輸給數控系統進行加工,而采用的模型,是利用葉輪零件及刀具的客觀屬性,最終目的是利用加工的自然規律得到一種產品,從而獲得加工切削效率高、易操作、自動化程度高的技術效果,因此,權利要求中雖包含了數學模型,對于整體而言是一種利用自然規律而采用的加工方法,不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范疇。
三、實用新型中涉及智力活動的規則與方法的審查
我國實用新型制度中對保護客體規定了,實用新型保護客體僅限于產品,必須是經產業方法制造的產品,可以為通信系統、化工系統等。實用新型申請中一些棋牌類申請,主題名稱為一種棋或牌,而實際內容是一種玩法或規則,例如“一種太空飛行棋,權利要求中對太空飛行棋的各種類型棋子進行了排序行走輸贏的設置,戰斗力等級的劃分”,其總體內容不是利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而實際是一種游戲規則和方法,則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范疇。若權利要求中對一種飛行棋中各類棋子名稱種類以及戰斗力進行了重新限定,及對飛行棋中符號進行了改變,并未對玩法進行限定,此時,則無法依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進行判定,但這樣的權利要求并沒有解決飛行棋本身的技術問題,不構成技術方案,應當依據《專利法》第二條第三款進行判定。
四、小結
在判斷權利要求保護的內容是否屬于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時,應判斷其是否為指導人們進行思維、表述、判斷和記憶的規則和方法。同時,還應該判斷其內容是否構成技術方案,即是否采用了技術手段或者利用了自然規律,是否解決了技術問題并產生了技術效果。智力活動的規則與方法實際為一種客體的審查,在發明實審的判斷與實用新型的判斷時,還應與專利法中對保護客體的要求緊密結合,謹慎處理,給出最恰當的判定理由。(第二作者對本文貢獻等同于第一作者)。
參考文獻
[1]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